科普 |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有趣又有料的笑话?
点击上方 “语言服务”可以订阅
生活中,我们常常 使用PPT做汇报展示,很多人习惯用 “感谢聆听” “谢谢欣赏” 作为结束语。
汇报者以为这是一种礼貌用语,其实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
“感谢聆听”错在哪儿?
“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语出汉杨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
“聆”,从耳从令,令声,是会意兼形声字。“令”意为吩咐。“耳”与“令”联合起来表示“倾听吩咐”,这是本义; 引申义为“仔细地听”。
“聆听”作为敬辞,一般是下级听上级讲话、晚辈听长辈讲话,同时表示对说话者(一般是上级、长辈或专家、权威)的尊敬。例如:
① 想不到今晚能够当面聆听您的指示,我不知如何来表达我内心的高兴。(刘绍棠《地火》)
② 赵刚双手握住田墨轩的手道:久仰先生学问人品,一直无缘 聆听教诲……(都梁《亮剑》)
所以,我们只能聆听别人的意见,不可让别人怀着敬佩的心情听我们的汇报。
如果误用了“感谢聆听”,表达的意思就不是谦虚,而是自高自大了!
“谢谢欣赏”错在哪儿?
“欣赏”,语出陶渊明的《移居两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 一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二是认为好。例如:
① 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林清玄《香鱼的故乡》)
② 讲得有理,能驳倒他;他欣赏你,重视你,重用你。(张正隆《雪白血红》)
可以看出,“谢谢欣赏”蕴含着“自己的汇报是好的”的意思,给人以大言不惭、自吹自擂的感觉。同时,欣赏不欣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强迫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
所以,汇报者在演示末尾加上这样的语句,便显得不够妥当。
有人要问了,有没有 既能表现谦逊且无语病的结束语呢?
有很多!这里小编简单列举几种:
▪ 最常见、最万能的表述就是 “谢谢”!
▪ 表达感谢时,还可以说 “感谢倾听”“感谢观看”“感谢指导”等。
▪ 表达请教态度时,不妨说 “烦请指正”“恳请批评指正”等。
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说法,使用时毫无察觉,仔细分析后才发现犯了错误!
凯旋归来
“凯旋”是“战胜归来”(或“胜利归来”“获胜归来”)的意思。既已包含“归来”的含义,便不必在“凯旋”之后“画蛇添足”了。
同时,“凯旋”的词义也交代了说话人位置,即说话人一定在“归来”的目的地。例如“欢迎北京医疗队英雄凯旋”,说这句话的时候,说话人一定在北京。
所以,工具书上给“凯旋”举的例子都是 “欢迎……凯旋”而没有“欢送……凯旋”。
免费赠送
“赠送”是指“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包含了“无偿”的语义。 “免费”是“不收取任何费用、报酬及实际性质的物品来交换”的意思。
由此可见,“免费”与“”“赠送”搭配使用时,就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胜利捷报
“捷报”是指“胜利的消息”。既已包含“胜利”的含义,便不必在“捷报”前加上“胜利”二字了。图中文章的标题,应直接改为“捷报从这里传出”。
偶然邂逅
“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强调了事件本身的偶然性。
因此,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语义重复的问题。在表述时,单独使用“邂逅”即可。
互动话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
使用不当或者语义重复的表述呢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本文来源:首都教育
老规矩
觉得长知识的
点赞为敬
科普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聊天句尾加“哈”?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科普 | 为什么在聊天时加上符号“~”会有一种欢快的感觉?
科普 | 为什么大人和儿童交流总是喜欢叠词词?
科普 | 为什么有人语速快,有人语速慢?
科普 | 为什么汉字序顺不影响读阅?
科普 | 为什么废话越多的人越快乐?
科普 | 为什么我们要说“上”厕所和“下”厨房?
科普 | 为什么睡觉用“zzz”表示?
科普 | 为什么冬奥顶流“冰墩墩”的英文名是Bing Dwen Dwen?
科普 | 为什么“人民大学”译为Renmin University,而不是People’s University?
科普 |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1∶0称为one love?
科普 | 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元”是个糟糕的翻译?
科普 | 圣诞节为什么拼写成Xmas?圣诞快乐可以说成Happy Christmas吗?
科普 | 大脑为什么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竟和语言有关!
科普 |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
科普 | 7-ELEVEn,n 为什么是小写?
科普 | 拼音“o”读“欧”还是“窝”?教育部语信司这样回复
科普 | 嗯?这么多年“嗯”的拼音我一直弄错了?
科普 | 反差萌!“虎”作姓氏时不念“hǔ”,而念“Māo”?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身份证上的“Ⅹ”到底怎么读?
科普 | “粳”字应该怎么读?186名农业专家和语言学家较真了5年
科普 | 儿童语言中的可爱语法
科普 | 高亭宇说的“格路”是什么意思?没有东北话十级真翻译不出来!
科普 |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有趣又有料的笑话?
科普 | 你的语言正在出卖着你的性格
科普 | 语言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科普 | 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为啥火了?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王力宏深夜发文回应,我硬生生揪出了三十多处错误
科普 | 思聪真的是舔狗吗?让我们用语言学分析一下
科普 | “拿来吧你”是什么梗?让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躺平”是什么梗?如何看待年轻人“躺平”的现象?
科普 | “煤气灯效应”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干货 |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英文名为啥是这个?
干货 | 电影《长津湖》的英文名为啥是这个?
科普 | 看《长津湖》学英语:三八线为什叫38th parallel?
干货 | 《你好,李焕英》英文名为何用这个?
科普 | 潮流语言的终级迷惑:“yyds”为什么从去年火到今年?
科普 | 110为啥读成“幺幺零”?这些数字的“土味发音”你听过吗?
科普 | 孔子学院全球门户网站上线!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Confucius?
科普 | “No.”并不是Number的缩写,而是这个词
科普 | “别cue我”的cue在英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普 | “AA制”里的两个“A”分别是什么意思?
科普 | A4纸的A、2B铅笔的B都是啥意思?
科普 | “人民币”的缩写竟然不是RMB?原来我们错了这么多年!
科普 | 今天,你emo了吗?emo是什么梗?
科普 | 《自然》最新研究:日语、韩语或都发源于中国东北
科普 | “社交牛B症”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App,Emoji,YouTube……这些词我们一直都读错了?
科普 | Mojito译成“莫吉托”是标准的中式翻译错误
科普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爆火!剧名为何这样翻译?
科普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A爆了!这里的“A”是什么意思?
科普 | “PK”“VS”“K.O”分别是哪些单词的缩写
科普 | “月亮”的英语竟然不是 moon!
科普 | 这些“动物”可以当动词用,你知道吗?
科普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
科普 | 英语专八相当于什么水平?
科普 | 普通话冷知识:古人说的“普通话”是怎样的?
科普 | 听不懂“梗”怎么办?谷歌这个语言模型为你解释笑点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5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