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为关键和激烈的一次决战。
一、兰州战役背景
1949年7月扶部战役后,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岭及其以南地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马步芳、副长官马鸿逵为阻止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沿酉(安)兰(州)公路西进,将所部分别退守兰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区。此时,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在长江以南已分别前出赣南,逼近福州,挺进湘中,直接威胁广东、广西和四川。在华北,绥远省(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和平解放已成了定局。国民党政府撤逃台湾、广州、重庆等地,幻想保住西南4省,重整军备,伺机卷土重来,急需要胡、马各部在西北地区作战略配合。遂在广州召开“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以马步芳部依托兰州的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吸引和消耗人民解放军兵力,会同宁夏地区的马鸿逵部和陇南地区的胡宗南部,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兰州北临黄河,南靠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山环抱城垣,并有多年修筑的防备工事,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马步芳鉴于兰州决战的胜负是其存亡的关键,遂以秦陇兵团第82、第129军和2个骑兵师、3个保安团等约5万人重点据守南山各要点和城区;以第91、第120军和马鸿逵部第81军共3万余人控制兰州东北的景泰、靖远和打拉池地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组成的骑兵军约2万人控制兰州以南的临洮、洮沙(今太石)地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兰州地区作战由秦陇兵团司令官马继援统一指挥。
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和对兰州作战的指示,发出攻取兰州、西宁的作战命令,决心以一部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两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
二、战役经过
青马决战的调整:在定西,西北长官公署召集会议(此时马步芳已经为西北长官),讨论方略,胡军有代表出席,最后决定按照马步芳的意见实行兰州决战方案。其实,无论在平凉还是在定西决战,都是毛泽东、彭德怀所希望的,因为这样战线短,供应充分,青马无坚可守,而在兰州决战,虽不如平凉定西,但只要青马敢决战就行,最让毛泽东、彭德怀担心的是青马撤到黄河西岸北岸,特别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解放军打游击周旋,虽然最终也能解决青马,但势必拖延甘青两省解放时日,且要大费周折。另外,青马若经过河西走廊退往新疆,也是让人头疼的事。届时,青马与新疆的主战派78军和原青马的骑5军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肯定不比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容易多少。
试攻阶段:第一野战军参战部队全部到达兰州外围以后,为了防止“青马”西逃,我军提前发起了兰州战役,彭德怀下令部队于21日拂晓投入攻击战斗。这次首攻敌人守军的第一野战军部队有六十三军、六十五军、六军、四军共9个团的兵力,攻击方向分别为被称为“兰州锁钥”的马家山、营盘岭和沈家岭三大主要阵地。但是,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没有攻下一个阵地,我军却遭受了重大伤亡,其中仅六十五军就伤亡近800人。
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停止攻击,要求所有指战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防御特点,侦察敌情与地形情况,重新调整我军战斗部署与火力配备,有针对性地改变战术。中央军委、毛泽东来电指示:“马步芳既决心守兰州,有利于我军歼灭该军。为歼灭该敌起见,似须集中3个兵团全力于攻兰战役”;“王震兵团从上游渡河后,似宜迂回于兰州后方,即切断兰州通青海及通新疆的道路,务不使马步芳退至新疆为害无穷”;“攻击前似须有一周或更多时间使部队恢复体力,详细侦察敌情、地形和鼓舞士气,作充分战斗准备”;“并须准备一次打不开而用二次、三次攻击,去歼灭马敌和攻占兰州”。
随后,彭德怀来到了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前沿阵地视察,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同他们一起研究了下一步作战任务。他说:“兰州战役关系到解放大西北的全局,一定要把它打开。”“十九兵团六十三军的担子很重,一定要拿下窦家山。”并点名让该军第一八九师第五六六团担任主攻。
总攻开始: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打响。解放军63军先后以三个团攻窦家山,历经六个多小时攻克。65军以先后五个团攻古城岭,自拂晓至下午五点攻克,用时约十一个小时。战斗比攻窦家山激烈。6军以先后五个团攻营盘岭,自凌晨六点半至下午四点半攻克并打退敌人反扑共十个多小时。4军以四个团攻击沈家岭,从凌晨五点一直到傍晚七点,共用了十四个钟头,战斗最为激烈。4军另以两个团大约在中午前后的几个钟头对狗娃山做牵制性攻击。
从战争记录分析我们可推测古城岭、窦家山是在下午五点钟左右攻克的,当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知道了要放弃兰州,这里的青马100师按计划就要开始撤离了,当然不会再争夺这两个阵地。古城岭、窦家山即使被对方占领,只要十里山、马架山不被占领,解放军仍然不能插入兰州。
沈家岭恶战:沈家岭是一个由南北两块高地组成的葫芦形山梁,面积约0. 4平方公里,两高地中间是马鞍形凹陷。东侧坡度小,延伸至兰(州)阿(干镇)公路,西侧则多岩石峭壁,与狗娃山相对。沈家岭不但扼守公路,也是诸南山主阵地中离黄河铁桥最近的主阵地,称为“锁钥”甚为贴切。
沈家岭战斗,解放军说凌晨六点前打响,青马说凌晨两点打响。4军11师31团正面主攻,32团从左翼助攻,33团从右翼助攻。32团进攻的伤亡十分巨大,总攻时考虑其已有伤亡,改为左翼助攻,沈家岭西侧为陡峭的岩石地貌,32团运动了一夜从沈家岭西侧后艰难攀上,很早就让青马发觉了。当五点二十分双方交火时,32团处境极为不利,又赶上青马增援部队到达沈家岭,32团受到不同方向青马重兵夹击,伤亡重大。经奋战,也由于31团正面发起了攻击、吸引了青马主力,才勉强在沈家岭西侧边缘占据了个支撑点苦苦坚守。战后32团全团只剩下几十人。
五点五十分,31团两个营正面展开攻击,用炸药破坏了青马的人造峭壁,打开了缺口。尽管青马已准确预测了解放军进攻时间并有了准备,但31团攻击极为锐利,在几十分钟内一举突破两道防线。虽然青马遏止了解放军的连续进攻,并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但当七点三十分33团从右翼、31团另一个营正面投入战斗后,解放军已经在沈家岭宽300米的正面战线上落脚。随后解放军艰难地推进,双方在沈家岭南部高地的青马主阵地上展开争夺。
在清晨六点到十点多钟的四、五个多钟头内,沈家岭上呈现了最惨烈的战斗情景。从解放军31团打到中午增援部队投入战场时只剩了不足二百人、青马4个营的加强团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的情况可以判断出,战斗异常残酷,双方都伤亡巨大,差不多共有4000人倒在沈家岭南部和西侧一段总共不过三、四百米的狭小战线上。双方在这段时间内的伤亡占了全程十四个小时伤亡的多一半。这是因为解放军必须不顾一切立足,而青马又必须采用反冲锋战术,不顾一切将解放军反击下来,双方的最大本钱都在这段时间内入注。
从双方部署调整的时间推断,解放军方面11师的三个团顶住了青马357师骑兵团新一波的反冲锋,但消耗巨大,战斗兵员所剩无几,采取了守势,有被青马反击下来的危险。于是解放军在中午把原来准备攻击狗娃山用做预备队的10师30团投入了沈家岭正面战线。
十一点三十分30团先投入了一个营,下午一点三十分,30团另两个营一次投入,于是战场天平开始向解放军倾斜。随后解放军完全占领了沈家岭南部高地,处于有利态势。这里比北部高地势高。青马困兽犹斗,仍连续不断反冲击。解放军每打退一次青马冲锋,就顺势反击冲锋将战线向前推进一步,于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在打退了青马最后一次大规模冲锋后,解放军战线已经推至北部高地的核心区域,青马已呈败相。
中午投入战场的30团是下半场战斗的主力,但其伤亡相对11师的三个团估计要小,因为此时青马兵锋受重挫,已无力将解放军赶下山了,解放军战线已很稳固并逐渐向前推进,战斗场面已进入一种节奏或有序状态,青马下半场的兵员质量也不如上半场190师的精锐。
下午五点钟后,青马再也没派来支援部队,开始动摇,但仍组织了多次反冲锋。解放军抓住机会,步步进逼,把青马打到了沈家岭北部最后一道防线,六点多钟,解放军发起全线冲锋,青马官兵精神崩溃了,不再理会督战官,溃败下去了。两位督战官,357师师长杨修戎和190师参谋长李少白,无奈跟着一起撤退。约傍晚七点钟,4军占领沈家岭。
在兰州诸山战斗中,沈家岭战斗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从实际进程看,经过一天的攻击后,只有在沈家岭攻克后,才造成了青马整个防线的崩溃,狗娃山之敌不得不收缩,才有了3军适时插入,断敌退路的局面,而其余各军攻克的阵地都没有根本上撼动青马防线。从局部看,如果青马想守,东线的马架山和十里山仍可守一天,中线的营盘岭至少还可守一天,而沈家岭失守, 青马于西线再无屏障,不得不逃跑。因此对兰州战役结局起决定作用的是沈家岭战斗。
25日拂晓,再次发起攻击,激战一日,黄昏时我军攻占了南山、东山各主要阵地。马步芳军守城部队全线撤退,解放军各攻击部队乘胜追击。26日2时,第2兵团攻占兰州西关,并抢占黄河铁桥,切断马步芳部退路,并迅速攻入城内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至26日午时,肃清城内守军,第19兵团主力全歼东关守军。
至此,兰州解放,马步芳部2.7万余人被歼,其余守军分别向永登、西宁逃窜。左路军第1兵团于攻克临夏后,由永靖、循化间北渡黄河,直取西宁,马步芳飞逃广州。
彭德怀在打完兰州后说:打兰州,有的团1500余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几百人。这些英雄们为人民的事业,粉身碎骨,光荣献身,为万世师表,永远值得纪念和学习。
战役结束后,解放军隆重举行部队入城仪式。这天,10多万市民拥上街头,载歌载舞欢迎自己的队伍。彭德怀同第一野战军其他首长以及邀请来的各界代表、各民众团体代表检阅了游行队伍。入城仪式后,彭德怀破例举办了一次大会餐。他高兴地对大家说:“兰州战役是一场恶战,从战略上看,这可能是西北最后一战了。”接着,他召开军队干部会议,总结战役经验,部署进军河西、新疆、宁夏的战役行动;同兰州的各族各界人士座谈,商议甘肃的建设事宜。
三、兰州战役意义
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战役决战。兰州战役的胜利,对彻底消灭西北国民党反动军队,肃清全国反动残余势力,对全部解放西北五省辽阔的祖国疆土,都具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
兰州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正确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英明战略决策和党的各项政策,具体组织和指挥了战役,为夺取兰州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兰州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损失也十分的惨重,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巨大的胜利。为了让后人能永远铭记这段不朽的历史,缅怀为兰州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1955年,兰州市在兰州烈士陵园布展了兰州战役纪念馆;2008年对年久失修的纪念馆拆馆重建,重新布展。2009年9月28日,整修一新的兰州战役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精选了295幅历史图片,22张作战形势图,征集了部分历史文物,是兰州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随着滚滚黄河水的奔流,历史的长轮依旧在前进,顺应社会发展的事物一直都在蓬勃向上。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