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新疆,一个总被内地误解的地方……
来到武汉上大学,我经常被问到以下几个问题:“你居然不是维吾尔族?”“你们那边是不是都是天生都会骑马、跳舞?”,有更离谱的“你们高考是不是考骑马射箭?”,有时我也会开玩笑地回答:“唉,就是的,我就是烤全羊多烤了五分钟,没能考上北大……”
当然,一般新疆孩子说这句话,是这样的:
“外江,就四的,我烤全羊多烤了五分钟,北大么考航。”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容许我慢慢讲解新疆人的这种讲话方式。
1
直接借用维吾尔语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如下图),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交流中就自然会产生一些影响。
虽然新疆并不只有维吾尔族,但普通话受维语影响很深。在新疆,有一些词汇是直接引用维吾尔语形成的,比如洋葱被叫做“皮牙子”,小孩被叫做“巴郎子”,无缘无故则是“白卡尔”,还有上面提到的“外江”,是维语中的语气词,表示遗憾、感慨,“亚克西”则是棒、好的意思。
还有直接以维吾尔语命名的物品,比如“巴旦木”是一种产自新疆的干果,学名叫扁桃,但其实在新疆,你说“老板,这里有没有扁桃”,自然是没人理解的,但如果你说“老板,巴哒木来航一斤”,干果店老板自然知道要拿什么了。
以及一些形容词,比如“艾来(lāi)掰来(lāi)”,是维语中表示“各种各样”的形容词。想要表达“有很多东西”,新疆人经常会说“艾来拜来的一大堆东西”。
2
口音:平翘舌不分,喜欢带儿化音
新疆人说话不分平翘舌音,“sh ch zh”有时会变为“s c z”,还喜欢带儿化音。
比如“是不是”,新疆人会说“四不四儿”,“这是啥”则变为“仄四撒”,以及“开c甓sài会儿太阳”。
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上”,新疆人会说成“hàng”,“下”则是“hà”,“说”则是“fō”,“没”则是“mé”,“谁”则是“séi”放在语句中就是:
“等哈!”(等一下)
“把外套穿航”(把外套穿上)
“我佛撒来着”(我说啥来着)
“么有人吗”(没有人吗)
“仄四séi”(这是谁)
△图源新疆土话大百科
以及“那”喜欢说“内”或者“呢”和偶尔的pf不分。
“那个地方”——“内个地pàng”
“那你怎么办?”——“呢你咋办”(在新疆,“怎么”都说成“咋”)
3
特定的讲话习惯
首先,新疆人讲话总喜欢用“给”。
1. “动词+给”结构,这里的“给”有时并非动词,而是助词,而且喜欢放在句末。
比如“我把你服给”意思是“我服了你了”,“新衣服穿给”意思是“穿新衣服”。
还有另一种助词用法,比如“我忘了”,则变成“我给忘了”,“之前借的笔我还了”则是“之前借的笔我给还了”。这种“给”的用法多用于强调事情已经完成。
2. 用“给”替代一些介词。
比如“他向我点了个头”,新疆人总爱说“他给我点了个头”,“你来擦下桌子”则是“你给桌子擦哈”,“你把我搞懵了”则是“你给我搞懵了”,“我把门锁上了”则是“我给门锁航了”。
3. 与普通话动词的“给”用法一致。
综合动词、介词、助词的三种“给”,就能说一句地道的新疆话了。
“把书给我”——“把书给(介词)我给(动词)给(助词)”
“你把钱给他”——“你把钱给(介词)他给(动词)给(助词)”
其次,新疆人喜欢说叠词。
“一把铲子”,总被说成“一把铲(cǎn)铲(cán)子(zi)”
“一小块”,则是“一小块(kuài)儿块(kuài)儿”
“在山头上”,则是“在山头(tóu)头(tòu)上”
“真的”,则是“真(zhēn)真(zhēn)儿的”
还有,常用“子”做词缀,“撒”作句末语气词。
比如新疆美食,总会以“子”为词缀,比如“油塔子”“面肺子”“拉条子”“揪片子”“果子”(常指苹果)“凉皮子”“酸奶子”“皮牙子”。以及一些地方土话,比如“癞瓜子”指不讲诚信的人,“丫头子”指小女孩,“儿娃子”指小男孩等等。
以“撒”(sà)作为句末语气词就更常见了,常用来表达恳求情绪。
“我们出去玩撒”
“再别zhàng子了撒”
(“zhàng”=“这样”,其实是连读,“这”的声母与“样”的韵母组合)
“行了撒,你把那东西给我给给撒”
最后,新疆人讲话总喜欢“倒装”,这也是个相当有趣的现象。
比如“你吃上饭了吗”,变成“饭吃航了吗你”
“没有一点问题”,变成“一点问题么有”
以及文章最开头提到的,“没考上北大”,变成“北大么考航”
4
特定的讲话习惯
我生长在充满民族风情、瓜果飘香的新疆。这里有壮美的高山、草原、沙漠,也有繁华的城市。
△俯瞰乌鲁木齐的一角(图源网络)
△乌鲁木齐南湖广场的夜景与日月星光小区的夜市
(图片为笔者自行拍摄)
当然,也有壮美的大自然。这里略举两个例子。
△赛里木湖
△伊犁库尔德宁山景
虽然高考烤全羊是假的,但是地区风景优美、人民热情好客是真的,在这里,新疆的男孩子都是“儿子娃娃”(夸奖男人在顶天立地有男子气概),女孩子美丽勇敢坚强。
“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不同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大美新疆。
作者简介:杨天姿,一个生长在乌鲁木齐的河南人,家里老人说河南话,身边朋友说新疆话,尤其是当老人用河南话讲新疆话时,我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很喜欢研究不同地区人说话口音。
主编:阮桂君
执行主编:曹泽鑫
作者:杨天姿
编辑:肖宇轩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新疆方言“亚克西”!(亚克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