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黄
说起清热药,大家并不陌生。特别像“黄 芩”、“黄 连”、“黄柏”那知道的人肯定更多。在我们中药学中也把“黄 芩”、“黄 连”、“黄柏”这三味药统称为“三黄”,这三味中药均有清热的功效,但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是需要将“三黄”区别看待。
三
焦
在中医里,我们将人体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也被称为“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包含了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多数脏器均在其中。一般以横隔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如心、肺;横隔以下至脐内脏器为中焦,如脾、胃等;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如肾、大肠、小肠等。那么根据人体的上中下三焦来区分,中药“三黄”也有相对应的归经或叫归属。一般来说,对应上焦疾病的我们会常用到黄芩,中焦疾病会常用到黄连,下焦疾病会常用黄柏。
01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的作用。根据黄芩的老根和新根又被分为枯芩和子芩两种,在传统意义上2年采收者,根坚实,称为“子芩”;3年以上采收者,老根中空,称为“枯芩”。其中枯芩入肺能泻肺热着重于上焦,而子芩能泻大肠火热,更着重于下焦。
02
黄连
黄连的大名更是大家耳熟能详,好多歇后语都与此有关,如“哑巴吃黄连”、“黄连树下弹琵琶”等。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古人认为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特别是黄连药材中所含的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 等抗炎以及降血糖等功效。
03
黄柏
黄柏在现在临床使用中分为关黄柏和川黄柏两种,区别在于二者之间来源不同。川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但在性味归经功效上一致,其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盐炒后更能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阴虚火旺和盗汗骨蒸。从归经和功效上来看,黄柏的功效作用更偏向于下焦。
因此,同样具有清热功效的“三黄”,但因各自的功效偏向不同导致了“三黄”在具体使用上是需要辩证来使用的。并非一有热就把清热药用个遍,而且无论是“三黄”也好还是其他清热药也罢,其苦寒之性都是比较强的,容易伤及脾胃。当我们自己认为要用到这些清热药或某个清热的中成药请一定将药品的说明书看仔细或直接咨询药师或医师。
供稿:上海市中医医院 薛亚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市中医|科普】中药有“三黄”(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