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印江土家族唢呐 曹经建 摄
土家族服饰崇尚俭朴,喜爱宽松,装饰简单,注重喜色。
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土家族服饰所用的布料,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俗称“家机布”,史称“賨布”、“幏布”、“傒布”、“峒布”、“斑谰布”。
土家人普遍喜用青、蓝、白三种颜色的布料。在服装式样上,他们都穿对襟上衣和绣有花边的八幅罗裙,头戴刺花巾帕,并佩戴首饰。一般女子喜欢耳饰、项饰、手足饰,而男子只在左耳戴耳环,左腕带手圈,头发或编或挽髻。
土家族摆手舞 林叶 摄
土家族之花-田莎 李勇 摄
在土家族的心中,红色最受人青昧。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祥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土家族男子服饰
阿瑟些乞(土家族) 丁卫国 摄
土家族傩堂戏 陶大敖 摄
土家族婚俗迎亲曲 陈秀梅 摄
土家族喜唢呐 冯德镇 摄
土家族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3至3米,包成人字路。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土家族男子一般穿琵琶襟特点的满襟衣,缀布扣,领高,袖小而长,袖口滚边。裤子皆为青、蓝家织布。裤脚较大且较短,款式大方,又能便于作息。
土家族女子服饰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土家族女式服饰同一式样的衣有长短之分,长衣做客时穿,短衣劳动时穿。短上衣领右开襟,根据花色繁简分为“银钩”、“外托肩”和“内衣”三式,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中老年妇女通常在外衣上罩一件围裙。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来龙门旅游的土家族妇女 盛顶立 摄
土家族妇女穿的是无领满襟衣。衣向左开襟。从上领到下摆到衣裙脚绣有一寸五宽的花边,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条花边,大花边一寸五宽,小花边有手指宽。袖大一尺二寸许,花边宽窄与衣袖相同,裤大约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围裙,俗称“妈裙”,围裙上为半圆形,下为三角形,从上半圆形及下脚也有一圈花边,宽约一寸。围裙胸前绣有花约五寸见方,围带即花带均为五彩丝线织成,一般二尺长,两头分别留有三寸未织的花缓,显示出土家妇女的心灵手巧。
从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内容、款式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服饰充分反映了服饰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无论从布料、颜色的选择还是工艺美术及衣帽饰物佩戴等无不展示土家族文化特征,展现了土家族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
编辑:刘吉妮 龙盈迎
看世界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