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人来说,三十来岁,正值人生蓬勃向上,活力万丈之际。
民国时期的才女作家萧红,不幸却是个例外。
她年纪轻轻便声名大噪,被鲁迅评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写的《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成为经典传世之作。
在人生最高光的31岁,她却凄凉地客死他乡。
临终前,萧红悲愤地坦言: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不难理解,任谁也心有不甘。
对她的过往,有人骂她滥情自私,有人怜她命运坎坷,有人惜她天妒英才。
回首看,萧红在一个个男人之间寻找,从第一次错付汪恩甲,到自负自大的萧军,最后逃避责任的端木蕻良,终其一生,她都没得到过她想要的东西。
渴望爱的人,无论今昔,总会轻易地掉进“爱与被爱”的陷阱里,轮回地消耗生命。
1.
1941年12月,萧红生命痛苦挣扎的最后时刻,陪伴她床前病榻的,是一个和她不甚相干的男人,这个人叫骆宾基。两人相识并不久,这是萧红未曾想到的。
骆宾基,东北作家群里的一员,是萧红弟弟的好友。
此前他与萧红的渊源,仅是萧红对他作品上的人情帮助。
骆宾基
那时萧红和端木蕻良同去了香港,萧红被确诊患有肺结核,长期的咳嗽和气喘,她不得不卧床休养。
因此骆宾基流亡到香港后,特意来探望她。
出于对萧红的仰慕,及对夫妇二人的感激之情,这个率真的年轻人,竟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照顾萧红的重任。
已被日军占领的香港也非清静之地,到处硝烟不止,人心惶惶。
萧红害怕死亡,也害怕身边没有可以依赖之人。
她知道,离开萧军,跟着端木蕻良,自己又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端木蕻良已难以依靠。
她早就明白她和端木的情分已变,带着悔意对骆宾基诉说: “我早就该和端木分开了……端木从今天起,就不来了,他已经和我说了告别的话。……”
骆宾基表现出的担当和诚恳一面,使萧红想抓住他这根救命稻草。
她很担心骆宾基会离开,哪怕闭目养神时都抓着他的手,想尽办法劝说骆宾基不要走。
为何端木会离开萧红?有人说,是那时的端木撞见了萧红与骆宾基的私情,气愤而走。事实如何,已不得而知。
只是萧红最需照顾最脆弱无助之时,丈夫端木毕竟没有做到位,让另一个男人来照顾他的妻子。弥留之际,共患难的竟是骆宾基。
萧红萧军与黄源合影
战争、误诊、病情的延误,和不及时的照护,就这样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可悲的是,给萧红最后的温暖,让她感动的,来自一个从未相关的男人。
在人生的尽头,萧红也许爱上了骆宾基。
但,就算她的生命得以延续,谁也说不好,来自男人对她的爱可以长长久久。
因为此情,早已有前车之鉴。
萧红萧军
2.
解读萧红的感情,就绕不开萧军这个人。
萧军就像是上天派来拯救萧红似的,在萧红的心里,他以英雄一般出现在她生命中。
那时萧红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寄身东兴顺旅馆,身无分文,眼看即将被旅馆老板轰出门外,穷困窘境。
萧军偶然与她相识,两人仅仅几个小时的畅谈,聊人生,聊“爱的哲学”,聊“活着的意义”,就在这些灵魂碰撞中,两萧被彼此电到了。
第二天晚上,萧军迫不及待地来到旅馆,这晚他们不聊人生,只谈爱情。萧军说,他爱上了这个怀有身孕却光彩夺目的女人。
从此萧红和萧军就有了五年之久的感情纠葛。
只是,英雄的形象总有落幕的一天,后来的萧军大男子主义作派明显,两人虽一同经历患难,但萧军对萧红,自始至终内心没有认可,贬低她的作品。
晚年的萧军甚至说道:萧红是个没有“妻性”的人,我也从来没向她要求过这一“妻性”
两人时不时言语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种状态让萧红苦恼,她的自尊心像被践踏一般,受伤至极。
为此常因感情不顺而忧郁,抽烟、喝酒无一不会,因为心情不佳,也影响到她无法静心下来写作。
让人不解的是,萧红甚至可以忍受萧军一而三,再而三地对其他女人的殷勤和出轨,她可以自己牺牲讨好萧军,从生活上,喜好上将就萧军,更别说为萧军整理抄写他的文稿。
那又如何呢?
萧军曾经视她为女神,如今却对她不屑一顾,而萧红却不争气的,对萧军的爱并无衰减。
如此种种,似乎注定萧红是离不开萧军,被无情地耽误一辈子了。
然而,端木蕻良出现了。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和萧红是东北老乡,也是一位作家。
初识端木,和萧军比起来,他不像萧军那样粗枝大叶,比萧军更懂得情趣,更有浪漫骑士的派头。
他毫不掩饰对萧红的欣赏,对萧红充满了赞美之词,而且很有耐心倾听和交流。
萧红很需要这种尊重和欣赏,从端木那儿,她找到了期待的恋人感觉。
端木的示好和倾慕,给足了萧红勇气脱离萧军这片“苦海”。
端木也成为萧红一生中的第三个男人,一个在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时,仍然愿意和她好的男人。
可以看出,萧红得以决然离开萧军,并非是她主动斩断了与萧军的情丝,斩断了心理上对萧军的依赖,而是有另外一个“英雄人物”端木的出现,拯救了她对爱的渴望。
而萧红似乎就是有那么一种魔力。两段深刻的感情里,两个男人,一开始都对萧红欣赏至极,产生电光石火般的爱恋,他们对萧红的倾心,甚至可以让他们忽略掉这样一个现实:这个女人肚子里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
就是这样轰轰烈烈,激情的两段相爱,在最后都竟带些以“反目”的结局收场,萧军也好,端木也好,在萧红心中,都变得自私自大,不懂她,贬损她。而萧红,也成为世人所熟知的那个牺牲者,受伤者,世人皆为她声讨负心郎。
如此情感结局,难免让人唏嘘。
3.
萧红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鲁迅功不可没。
有一次萧红曾打趣问鲁迅: “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吗?”可见,萧红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不管是谁的面前,充满天真,坦诚开阔,带有着作家的清澈与灵性,让人忍不住就动情。
可萧红有着她自己的局限,儿时便失去母亲,父亲不久迎娶继母,家庭感情淡漠。唯一疼她的爷爷在她十几岁时也去世了。
她感受到的疼爱太少太少,她太渴望被爱了。以至于每次陷入一段感情关系中,她面对伴侣时姿态是卑微的讨好的,结果伤痕累累。
两度怀孕,男人皆不在身边,独自一人承受孕产之果,无怨无恨吗?
萧红曾经这样解读自己: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她认为是“性别之罪”造成了她的不幸。不如说,是她一生都在追逐那份原生家庭中父母从未给足的,缺失的疼爱,才使她走不出对男人这个物种精神上的依赖,生命被男人所支配和伤害。
萧红无疑是才华横溢的,只是在骨子里, “爱与被爱”成了她的精神累赘,使她少却了些许敢爱敢恨的绝决,多了许多优柔寡断。几段感情带来的是忧郁和烦闷心境,是疾痛缠身。当她成为体贴隐忍的女人之时,就是纵容男人的劣性,刺伤自己。
尽管已名利傍身,仍放不下萧军的不认可和贬低,执著于端木对她的不尊重不理解。
讲真,萧红哪里需要他们的欣赏认可呢?
她的文字的影响,超越了时代和性别,只可惜在思想见识上,仍无法超越童年的情感缺失和感情牵绊,成为生命的遗憾。
爱,是救赎,也是毒药。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