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
武宗是孝宗和皇后张氏的嫡长子,像他这样既为嫡子又是长子的情况在封建礼法社会中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朱厚照的出生不论对于国家社稷还是孝宗、张皇后都意义非凡。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非常好 ,一直没有选嫔妃,这在明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朱元璋除马皇后外还有19个妃子。封建社会中,有无皇子关系到皇权的顺利承继和国家的安定 ,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宗接代。张皇后婚后4年没有生育,当时朝臣上书请求选置嫔妃, 孝宗并不理会。当然,孝宗不选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张皇后是个妒妇,不许孝宗再宠幸其他的女人。几年后,张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朱厚炜,只是不久就夭折了。这样,孝宗就只有武宗这么一个皇子,因此非常宠爱。
正德
史载朱厚照孩提时“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性情仁和宽厚,颇有帝王风范。8岁时,在大臣的请求下,朱厚照正式出阁读书,接受严格的教育。朱厚照年少时以聪明见称,前天讲官所授之书次日他便能掩卷背诵。数月之间,他就将宫廷内繁琐的礼节了然于胸。孝宗几次前来问视学业,他率领宫僚趋走迎送,娴于礼节。孝宗和大臣们都相信,眼前的这位皇太子将来会成为一代贤明之君。
武宗的生日也很特别。他的生年月日时为弘治四年九月廿四日申时,用干支表示是这样的:辛亥年丁酉月戊戌日庚申时。如果按照时、日、月、年的顺序读就与地支中的“申、酉、戌、 亥”的顺序巧合,在命理上称为“贯如连珠”,主大富大贵,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生辰与此有相似之处。而且当年张皇后梦白龙入腹而生朱厚照,按照传统的说法,白者乃主西方,为兵象。武宗生而好动,自幼贪玩骑射。孝宗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太祖朱元璋一样文武兼备的旷世圣君,所以对武宗骑射游戏颇为纵容,这也养成了武宗日后尚武的习气。孝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恐武宗玩物丧志,在病逝前一天,特意把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召至乾清宫暖阁,委以托孤的重任:“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
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去世,十五岁的武宗即位,改明年为正德元年,从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万历与这位叔祖中间隔了两代皇帝,一个是万历的亲爷爷嘉靖皇帝;御宇45年,澳门就是在他当政第14年租借去的,历史上的海瑞骂皇帝就是骂的他。他喜欢炼丹服丹做道场,最终死于丹毒。嘉靖之后是万历父亲,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正德的庙号是“武宗”,这跟他动不动就封自己为大将军,命自己率军远征有很大关系 。说起来,这位“武宗”,正德皇帝,从小就很有点“平民作风”他一点也不喜欢宫中的那些繁文缛节,总爱跟身边的小太监,贴身保镖一块儿吃喝玩耍,根本就不讲大小尊卑,他还别出心裁自己给自己设计建造一所以练格斗和玩耍为中心的“豹房”作为自己的“别宫”,其实,他自己就是一头豹子,野性十足,儒家礼法的缰绳根本就奈何不了他,这一点,万历是难的望其项背的!
正德继位于1505年,当时他还不满14岁,但是他一上台就惊得朝臣满地摸自己的眼珠子!这个正德皇帝朱厚照胆子太大,可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儒家礼法、成训、祖制的反动!再加上他的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力,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认准的事非干到底不可的牛脾气,他在位的16年,大明朝野就没敢消停过,谁也料不到这只从豹房里窜出来的“豹子”又要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而且谁也拦不住,那些饱学之士滔滔不绝的道理、压倒一切的礼法道法,对于他无异于对“豹”弹琴,一旦惹得他豹性大发,伤着谁谁活该倒霉。
禁城的清规戒律显然是难以约束这位少年天子的,正德登基不到两年他就不堪忍受了,他在皇城一处园林中自建的一幢别宫取名“豹房”,平常的时光大多在此消磨,在他的别宫中喇嘛、倡伏、江湖术士、民间武林高手和宦官都可以与他平起平坐,嬉戏作乐乃至通霄达旦地开情畅饮而毫无拘束,而正德对这样的生活也乐此不疲,临朝接见大臣,或到御书房听听老先生们讲经史反倒成了他游戏生活中的一个点缀。这位少年天子最喜欢的是富有剌激性的活动,狩猎自然是其中首选。有一回他还异想天开去尝试训练老虎,结果被虎抓伤。若不是他的得力心腹江彬眼明手快及时出手,正德险些丧命.
正德
江彬是一名年轻的下级军官,勇敢机智。一经引见,少年天子立即被这位勇士从面颊到耳根的伤疤所吸引,据说是箭伤,身上还有两处,都是随军与鞑靼作战时留下的。当着少年天子的面露个几手武功后,江彬即被留在了正德的身边,协助少年天子指挥演练军阵,教练士兵武艺。经过江彬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正德懂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平素演练时皇帝所率领的一营人马列主要是由宦官组成,而江彬率领的一宫人马则是从边镇中挑选出来的精兵,经过一次次对抗演习,正德对领兵打仗更是着迷了。江彬的本事还不止于此,吃喝玩乐的点子也让正德眼界大开,于是白天习武,晚些时候正德就和江彬领进豹房的各色人等宴享娱乐,当然也有女人,因此朝臣们对江彬恨之入骨,等正德一死立马就将江彬处以凌迟的酷刑,家产被没收,家人全被充为官奴役。罪状的核心当然是教唆皇帝干坏事,此是后话。正德活着的时候自然谁也不敢动江彬一根汗毛,江彬是正德皇帝一切奇思异想的得力支持者和行动组织者。少年天子武宗登临龙廷宝座,凭借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贪玩好动的本性不久就暴露了出来。他废除了尚寝官和文书房侍从皇帝的内官,以减少对自己行动的限制。为皇帝而设的经筵日讲,他更是以各种借口逃脱,根本就没听几次。后来连早朝也不愿上了,为后来世宗、神宗的长期罢朝开了先河。诸位大臣轮番上奏,甚至以请辞相威胁,但小皇帝总摆出一副宽厚仁慈的样子,认真地回答说“知道了”,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无可奈何,到了后来,只要朱厚照不作出什么出格的事,大臣们干脆不再管他,可见少年武宗之顽劣。
武宗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很难想像,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而喜欢自己营建的两个小天地——豹房和在宣府的镇国府。对前者 ,他从正德二年(1507)入住一直到正德十五年(1520)驾崩,都住在那里;而对后者,他则亲切地称为“家里”。
武宗不顾朝臣的极力反对而沉湎于玩乐,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八虎”的蛊惑。“八虎”是指八个太监,包括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人,其中以刘瑾为首。刘瑾为人阴险狡猾,想方设法鼓动武宗玩乐,每天进奉鹰犬狐兔,还偷偷带武宗出去逛,哄着武宗高兴,因此很受武宗的宠信,并逐渐掌握了大权,总以各种名义逼迫别人向他进贡,没有钱财礼品的,就会立刻被他逼死,朝廷中无人不恨,无人不怕,却又只好顺从,人称“立地皇帝”。
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创建,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朱厚照的豹房新宅始修于正德二年,至正德七年共添造房屋200余间,耗银24万余两。其实豹房新宅并非养豹之所,又非一般意义上单纯游幸的离宫,实为武宗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有人就认为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总部。豹房新宅多构密室,有如迷宫,又建有妓院、校场、佛寺,甚至养了许多动物,武宗曾买来大量猛兽试验,发现豹子最为凶猛,因此多养豹子。武宗每日广招乐妓承应,荒淫无度。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宫中元宵节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三殿之首,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尊贵的地位。武宗见火起,下令扑救,跑到了豹房回头对左右说:“好一棚大烟火啊。
很多人认为这是朱厚照荒唐的象征,他们却忘记朱厚照却有亲自下令救火。
豹房新宅中除乐妓之外,还有武宗的义子。武宗在位短短的十几年间,曾收有100余个义子 ,甚至在正德七年一次就将127人改赐朱姓,真是旷古未闻。在这些义子中,最为得宠者为钱宁、江彬二人。钱宁,本不姓钱,因幼时被卖与太监钱能而改姓钱。其性狡诘猾巧,善射,深为尚武的武宗所喜欢。豹房新宅的建设,钱宁出力甚多。据说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钱宁而卧,百官候朝久不得见,只要看到钱宁懒散地出来,就知道皇帝也快出来了。江彬,原本是名边将,骁勇异常。在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门,但他毫无惧意,拔之再战。因军功觐见时,他于御前大谈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边。有一次,武宗在豹房内戏耍老虎。谁知平日温顺的老虎突然性情大发,直扑武宗。武宗忙呼身旁的钱宁救驾,钱宁畏惧不前,倒是江彬及时将老虎制服。武宗虽然嘴上逞能说“吾自足办,安用尔”,心里却是十分感激。此后,江彬逐渐取代钱宁而得宠。武宗更是毁京城中豹房西侧的鸣玉、积庆二坊(今厂桥、西四地区)民居,大肆营建“义子府”,供江彬等人居住。江彬深恐钱宁害己,遂向武宗吹嘘边军如何英武善战,引诱武宗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自固。明朝祖制,边军、京军不许互调。因为如果边军弱,蒙古就会入侵;京军弱,边军就会成为祸患,这是为加强皇权着想的制度。武宗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打破祖制调边军入京,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帅。不仅如此,江彬更是鼓动武宗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这对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颇有吸引力,因为他一直梦想着能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展雄姿,开创不世之业。江彬还告诉他那里多美妇,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兴致。正德十二年(1517), 武宗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宣府,营建“镇国府”。为什么称“镇国府”呢?原来武宗自封“总 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凡往来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钧帖行之,并为自己更名朱寿, 后来自己又加封为“镇国公”,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亘古以来,还没有哪个皇帝自降身 份又为自己称臣的,真是视国事朝政为儿戏。《明史·武宗本纪》就说他“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武宗非常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以往的迎春仪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图案,进献给皇帝,谓之“进春”。这一次,武宗亲自设计迎春仪式,花样百出。武宗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和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这次迎春仪式,武宗始终兴高采烈,对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
在江彬的鼓动下,武宗下令大肆修缮镇国府,并将豹房内珍宝、妇女运来,填充镇国府,似乎有常驻宣府的意思。武宗之所以有此打算,是与他尚武、想立边功密不可分的。宣府,是北边重要的军镇,也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武宗在内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军功。而且,在宣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再也不用听大臣们喋喋不休的劝谏。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许来宣府,只有豹房的亲随可以随时出入。在豹房和镇国府两处,武宗为所欲为、乐不思蜀。正德年间,塞外地的鞑靼屡屡入侵,烧杀抢掠,有许多次竟深入到山西大同一线。正德12年,即公元1517年,鞑靼小王子竟统兵五万骑兵入境,而且将大明的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围困住了。
正德终于等来了一个御驾亲征的好机会!
正德
但是,满朝文武官员在这个问题上出人意科的团结一致辞,朝臣们坚决反对皇帝御驾亲正,理由非常充分而且上皇帝无可辩驳,正德就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率军出征,一位管理长城关隘的御史不准他这个“威武大将军”出关,他马上以皇帝的身份下令撤掉这御史的职,指定身边的一个宦官代替御史。出关的后正德以同样的办法撤掉一个个阻止他亲征的地方官员,并下令不许放一个朝庭文官出关,以免烦他,如此一来,朝庭和正德皇帝的一切联络几近断绝,正德的亲征活动搞了四个多月,朝庭内阁派出专使有办法送出文件却没办法拿回御笔批示过的奏章。而且由于“威武大将军”就是皇帝一路上所到之处,官民都不堪其扰。
1517年正德御驾亲征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是以伤亡600多名士兵的代价打死了16名鞑靼军人。满朝文武官员没人肯承认皇上御驾亲征的胜利,而认为皇上此举本身就是大朝皇朝的耻辱,不成体统,因而对皇上摆在宫门口展览的战利品不屑一顾,宫中金银器皿作坊特制的纪念性银牌在群臣中闪烁的不过是皇上一厢情愿的得意。内阁大臣更是一致辞诋毁皇上此举的意义,不肯向皇上表示半点祝贺之意。正德尽管年轻但并不缺心眼,他非常明白朝臣们,尤其是翰林院的大臣们一心逼他就范,好上他们用一根名叫君臣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这个皇帝走!事实上,史载1517年之役使得鞑靼小王子拍彦蒙可在正德当朝期间,再也没敢入犯。
靠儒家礼法吃饭的内阁大臣根本无心研究这点影响在他们的眼是心中只有君臣礼法,皇上这样做简直尤如礼崩乐坏,当臣子的都没脸再混下去。为此,有官员递上了辞呈。于是,到了第二年秋,亦即1518年秋,正德皇帝又命内阁的大学士起草诏书,再次命令“威武大将军朱厚照(字寿)”“出师西北巡视边靖”时,几个大学士表示绝对无法从命。一位臣泪流满面,趴在地上乞请一死也不愿做对朝庭、对皇上如此不忠不义的事情。这样的诤谏当然毫无作用,正德皇帝照样领着队伍开拔。
正德通宝
对统帅兵马耀武超额边塞驰骋疆场,封候拜将的“游戏”,正德玩兴正浓。这一回,还没到目的地,正德就忙着下旨封自己做“镇国公”,“岁克俸米五千石”到了西北,在四处搜寻敌寇以求一战的无聊日子,正德再一次下旨封自己为太师,位居内阁大学士之首。如此一来,他就成了他自己手下最具武功的王公和最具权威的文官。这简直就是一个人两只手玩的布袋戏。消息传到京城,朝臣们哭笑不得。等皇帝逛了一大圈回到京城,已是历时9个月之后的1519年春。皇上这回出师没有找到敌人,据说敌人都因为怕他躲起来了。
不过,在塞外的风雪中面对无垠旷野,皇上横枪立马,威风凛凛的感觉实在是好极了。朝臣们却气急败坏,先是几十个朝臣上书,后来发展到好几百臣子上书,一致辞遣责他们的“当今皇上”破坏祖制礼法,无视大明皇朝安危,置九五之尊于儿戏,气疯了的一位朝臣甚至质问:“到底世上有没有“威武大将军朱寿”这个人他到底在哪里”?!另有一位朝臣甚至想以毒攻毒将皇上逼到墙旯旮就范:皇上是九五之尊的天子,却降尊纾贵封自己去当什么公候,太师,那列祖列宗岂不是也得受贬蒙受羞!
任朝臣们涕泗满面,满地打滚,正德权当在观赏娱乐节目。
1519年夏季将临的时候,正德皇帝又准备命令自己以“威武大将军”之名巡幸南方各省,这下朝庭真的炸了锅。从朝臣的角度讲,他们已是忍无可忍了,先是负责监察朝庭礼仪的御史大夫们上奏书,其言辞之激烈火尖刻足见这些饱学之士用心之良苦,但偏偏于皇帝而言,不过是针尖麦芒想碰他的甲胄,见皇帝不作任何答复,他们就整整齐齐跪在午门外,颇有一点以死相谏的味道,正德依然不理,这就大大地激起了其他更多的京城官员的“道德良知”——不仅联名上书,而且不约而同地跪到午门“跪谏”,皇上让身边的人去劝说这些人各自回家,不听,皇上这下子龙颜震怒,不过他没骂这些个臣子们是“跪着暴动”,只在亲信江彬建议下将跪劝不去的146名官员每人赏梃杖30下,其中11人当场伤杖毙(有的是被家人领回家后伤发而亡)。此事一发生,全体内阁大学士引咎辞职但不被批准。而南方之行也因这场风波延宕了几个月之久。
正德皇帝的南巡于1519年秋得以实现,江南的美景和气候给喜欢纵情游乐的正德添加了兴奋剂,正德只要兴之所至,可以说无所不为,要命的是在一叶扁舟去撒网捕鱼节目中,正德的小船翻了。落入水中的正德虽然很快被救了上来,但从此龙体染恙,一直不见康复,他1520年底回到北京后,1521年初就在他的豹房殡天了。享年不满30岁。
用“好人”“坏人”,“好皇帝”“坏皇帝”这种极端绝对的划分来给正德定位显然是令人尴尬的事。
年轻的正德皇帝不愿遵守祖宗成制,不愿意被内阁大学士们用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走,而且更无心使自己的天子之尊神秘化,他喜欢皇城内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且也想在其中大有作为,就在他那个时代也很难就此指斥他为昏君,因为在其有生之年他并未误国。即便有史家指责他外出期间只要他看上的女人,不管她是否娼妓,是否婚嫁,是否已有身孕,他统统不管,是为扰民,似乎也仅此而已。应该看到,在正史中记载的正德的身上其平民化倾向似乎更为当代人看重。正德平素很喜欢跟手下人一甚身份十分卑下的人搅和在一块,在一块吃喝玩乐,根本不讲尊卑,外出打仗、巡幸,他经常放着皇帝的銮舆不坐而跑到后面的大马车上和侍士军士们挤成堆说笑。
有一回在地方长官为之而设的宴席上因为正德皇帝不按尊卑长幼的席位乱坐,以致于开宴了,他的坐位上竟没有筷子,吓得地方长官和一些臣僚不知所措,而他却不当回事,认为不过无意间出了个笑话。即便是当朝风气普遍看重的各种大典,正德也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通达——他的祖母去世,在举行表礼的时候天正好下雨,正德见满地泥水,不忍心让朝臣们个个滚一身一脸烂泥巴,下令免除跪拜磕头。这对于正好借机会表示忠孝之心的朝臣们来说当然是忤逆之罪,根本违背了孔孟之道,于是有人慷慨陈情,遣责正德皇帝。因此一举成为朝野称颂的名人,被载入史册,由此可见,在要求泯灭个性、天性、人性的封建专制帝国,正德这一现象的出现,纯属偶然,封建礼法制度绝不会让正德式的君主“长命不衰”,即使他没英年早逝,维持帝国运行的礼法制度也绝不允许他在张扬个性的路上走得更远。果然正德皇帝去世后,以后的皇帝也没法象他那样为所欲为令朝野惊诧莫名了!
正德皇帝的帝位在他一次次的远征,巡视活动期间开始动摇。早在他第二次亲征时,就有大学士凯切陈情:京城无主,变乱随时可能发生。正德没有理,反而将几个老喜欢当面让他难堪的大臣调到偏远地区任职去了。正德只管耳根清静,根本不管现实中确曾有过的危机,他自有他自己掌握的情报系统、特务机构。正德御宇期间有过两起亲王起兵造反的大事件,而且对方的理由也很充分:当今临朝者乖戾无道,行状污秽,令宗室蒙受羞,天下不安……。但两次起事都没成功。
探究其失败的原因,造反者过份沉迷于他们基于道德、法统的义愤而缺少充分的军事准备和舆论鼓动这是其一;其二,造反者对正德作所为造成直恶劣的影响也估计过高。但不管怎么说,正德无视封建君主的权威构架,蔑视法统所造成的朝野不安,已是不争的事实,倘若上苍假以天年,任他偏离当时的皇朝运行轨道“胡作非为”去,很难说他不会身首异处,死于反叛者的诛杀。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