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8日,蒋介石派遣他的主要军事助手、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赶赴上海前线,与张治中商讨如何进行接下来的战斗。
两位将军达成共识:与其集中攻击重兵把守的虹口区,不如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杨树浦区,寻求推进到黄浦江,并将日军兵力拦腰截断。
这是德国顾问和前线指挥官期盼已久的决定。攻击公共租界边界内的日本部队的顾虑已不复存在,现在可以放手一搏了。
由于冲突开始即在上海参战的兵力已开始显现出消耗过大的迹象,因此两位将军决定由刚刚抵达的第36步兵师担任主力攻击部队,并且该部已移动到虹口突出部。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其士兵与第87师和第88师一样,都出自同一德训精锐部队。
该师的两个团受命直接向南进攻,沿街道垂直杀向黄浦江。为了抵达码头区,士兵们必须通过5个重兵防守的路口,因此伤亡在所难免。
这两个团于8月19日凌晨出动,并随即发动攻击。破坏活动和燃烧弹导致多处大火,这反倒有利于夜战中提高可视性。
然而,路口显然是个难题。中国士兵大多都是第一次经历战斗,他们成为沿线潜伏在屋顶或建筑物高层窗户后的日军毫无防备的猎物。
加上缺少掩体,他们有时候不得不躲在那些殉职的士兵尸体后面。即便如此,中国部队一度相信他们终于设法击溃了可恨的日本人。
张发奎将军在黄浦江另一侧观战时说:“我认为我们能够把敌人赶到江里,并将他们逐出上海。”
躲藏在百老汇大街屋顶上的日军狙击手
一到与黄浦江平行的最后一条街,百老汇大街,他们就遭遇了强大的阻碍。日军守卫占据高墙顶端的有利位置保护着码头。
要想拔除他们无异于攻陷一座中世纪的城堡。一扇巨大的钢闸门扼住码头的出入口,但是国民党军队携带的武器无一可以破坏它,甚至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也不行。
中国军官和士兵试图攀越大门,可是在日军机枪的疯狂扫射下纷纷倒下。
江边附近坐落的日本工厂大多也被改建为不折不扣的堡垒,例如公共租界东部边缘的公大纱厂。同样,中国进攻者的武器不足以穿透那里的日本防守。
国民党军队缺少大口径的武器,而驻泊黄浦江上的日军第三舰队却拥有很多。第36师遭到无情的轰炸,致使所属几部陷入混乱。
黄浦江上的日军军舰“出云号”
8月19日晚至20日,第88步兵师第一次显示出其发动战争的能力已经严重受损,至少暂时无法发动有意义的进攻行动。
在奉命攻击时,他们变得拖沓而犹豫,并且一无所成。随着中国军力的削弱,日军的兵力却越来越强大。
当天夜里,佐世保增援的海军陆战队到达上海,从而使防守部队中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人数增加至63000名。
尽管倾向于节约使用昂贵的军事装备,但中国在此时此刻决定将新建成的坦克部队主力投入战斗。
与德训步兵师和空军一样,这是耗费多年组建的另一个关键资本。
国军装甲车孤军突进,直面日军阻击
1932年上海事件中,日本利用其装甲部队取得了一些效果,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拥有自己的坦克部队,并开始从欧洲各国,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购买坦克。
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已经能够在上海部署英国制造的单炮塔维克斯六吨坦克了。
第87师配备两个坦克连,但是最终损失殆尽。有些坦克刚刚从南京抵达,它们的操作人员还没有时间进行协同攻击的训练,甚至都没有与当地的部队建立联系。
结果,坦克连只能孤军作战,而得不到步兵的支援。在部署他们的坦克时,国民党军队经常忽视封锁相邻街道,从而使日军装甲部队从侧翼包抄,并将其击毁。
无可否认,日军也缺乏装甲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的经验,因而经常可以看到日军坦克被中国的反坦克武器摧毁。
日军正在拖拽被国军击伤的轻型坦克
8月20日,在巡视杨树浦前线时,张治中遇到一个中央军校的学生,他指挥一个坦克连,正准备进攻码头。
有些他指挥的坦克还在修理便被匆忙拖出车间,为此,年轻的军官抱怨道:“这些车辆不行。敌人的火力凶猛,我们的步兵冲上去有困难。”
张治中狠心地告诉这个年轻的军官,不管怎样,进攻必须坚持到底。
不久后,坦克连开始发动进攻,这位年轻军官和他的整个连队在枪林弹雨中全部阵亡,许多是被驻泊在黄浦江上的日军炮舰命中的。
多年后,张治中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即使在今天,每当想起这件事,我还是很伤心。”
阵地上的国军勃朗宁轻机枪手
在这次战斗中,现代坦克战掺杂着更多让人联想到几个世纪前的场景。
吴玉军是上海保安总团的一名军官。8月18日上午,他正在杨树浦街道一个据点驻守,一支日军骑兵小分队发动进攻。
袭击几乎立刻就结束了,中国人死伤无数。随后,日本人重复发动两次攻击。
在第三次时,吴玉军在街道两旁架起机枪,精心准备了一个埋伏圈。当日军骑手们飞奔而来时,他们及他们的马匹立刻被射成了筛子。除了4名俘虏外,所有日本人都丢了性命。
20世纪在战场上遭遇了19世纪,并且获胜了。这是一次典型事件,然而在某方面而言又是非常不典型的。
在1937年8月的上海街头,中国士兵更有可能面对的是技术远胜于己的敌人,而不是相反。
抵达上海的中国部队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在战斗最初关键的日子里,缺乏经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方靖是第98师的一个旅长,他注意到他的士兵构筑的防御工事经常不合格,无法抵挡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
“他们构筑的阵地经常很脆弱,并且不能经受敌人150毫米榴弹炮的攻击,其结果就是人和物资被埋在本用来保护他们的工事里。”
结语
在淞沪会战中,数十万国军将士凭借勇敢顽强的抗战精神和聪明才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尽管当时国军的装备远不如日军,但他们敢于面对强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虽然如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仍然值得我们怀念和铭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