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源泉
丽日暖三川,云雾氤林间。
崎岖上百里,驻望天井关。
孔子回车銮,抗倭气霄汉。
三教列堂前,雕技惊为仙。
谢家洞八岭,远溯西周宣。
诗经大小雅,留传莫等闲。
昨日一天半晚的东南西北风刮尽了洛阳盆地的雾霾。今日一早,天净云寥,神清气朗。与考古爱好者结队赴山西泽州太行八陉之天井关访古。
今天之行安排了一个整天,三个去处。路线是:洛阳——泽州天井关村——陟椒村(三教堂)——洞八岭村(谢氏城堡)
天井关是太行八陉中间太行陉的一处重要关隘,古人称“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陉,音xíng,即指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东晋末年郭缘生在《述征记》中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城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又称太行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沟通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一条重要通道。太行陉宽约两米,长二十公里,南起河南焦作沁阳县,北接山西晋城泽州县,是著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历史上还是“万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如今的天井关早已经失去了关隘的功用,二广高速和碗周公路在附近经过,天堑变通途。天井关,亦曰雄定关。历史上为晋豫南北要冲、边境雄关。它雄踞于山西晋城市境内,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天井关,始建于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刘歆《遂初赋》: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为天设之险。天井关以南数里有星轺驿、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等重要关隘,至河南沁阳水南关均系羊肠古道。这里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天井关村游玩,看到一通巨碑矗立于一处碑廊之前,细看碑刻是“孔子回车”,细究后,原来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春秋时,久负盛名的鲁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传道讲学,周游列国。
一日,当孔子众师徒驱车由卫国到晋国时,来到一处集镇,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儿,双手叉腰拦在路中,挡住了孔子的车马,护住了他垒的小城墙,只怕车马践踏。孔子的徒弟子路见状,走上前去施礼道:“小孩子,为什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那孩子眨巴着眼睛反问:“你们是哪里人?要到哪里去?”子路和声细语地讲道:“我们是鲁国人,车上坐的是我的恩师孔老夫子,他是有名的学者,从卫国去到晋国讲学。”项橐听后,忽闪了一下大眼睛说道:“既是传道讲学,便是仁、义、礼、智、信之师表,为啥不懂车绕城走,岂有城给车让路之理?”
项橐这么一说,子路才看到路中的小城池,他说:“怨我们没有瞧见,对不起,我子路这里有礼了!”说罢双手抱拳又是一礼。小项橐说:“既然是孔夫子,就是很有学问的人,我提几个问题,如果能答上来,我就搬倒城墙,让你们过去,否则,只有你们绕道而行了。”孔子下车来到项橐面前讲道:“我孔子乐于提问,请讲!”
小项橐一抬头,见到南飞大雁远远飞去,留下清脆的长鸣,便手指南去的大雁问道:“大雁为什么鸣得这么响?”孔子不假思索地随口答道:“大雁之所以鸣得响,是因为它脖子长的缘故。”项橐反问道:“你说那蛤蟆叫起来,能传几里远,这又是为什么?”孔子一时哑口无言。项橐并不顾及孔子的窘态,依然指着路旁的柿树问道:“你看那树上的柿子,为什么朝南面的红,朝北面的青?”孔子答道:“那是因为太阳晒的缘故。”项橐反问道:“胡萝卜长在土中不见太阳,却是红的,上边的叶子常见太阳怎么是青的呢?”
项橐见孔子一时难以对答,随手指着山上的树木问道:“你看那山上的松柏树,为何四季常青?”孔子答道:“松柏树,木质坚固、心实、油性大、耐寒,因而四季常青。”项橐笑道:“你又错了,那竹子心又不实,又没油性,却也四季常青。”
孔子暗想:“这项橐小小年纪,竟将我难倒!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圣人,没有不知道的事情,今天看来,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学无止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人虽小,却有过人之处。”孔子想到这里,便虚心地躬身施礼拜项橐为师。
项橐和孩子们见孔子礼贤下士,更为敬佩,连忙说:“不敢,不敢!”这才躲到路旁,让孔子一行驱车走了过去。
孔子一路思忖,不觉来到关口要塞天井关(今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村)。一行人抬头看,只见天井关居高临下十分险要,一条小路通向关内,两边无路可行。正在关口徘徊不定时,一只小松鼠,口衔一个核桃,来到孔子面前,前爪捧起核桃,翘着尾巴朝着孔子“请,请……”叫个不停。孔子看着小松鼠,不由浮想联翩,感慨道:“晋国的孩子这样聪明,晋国的禽兽如此识礼,竟捧果子请我吃,此乃神点化于我也。看来晋国能人有胜于我,我将会败兴于晋国,晋国还是不去为妙。”孔子精通易数,知难而退,于是,孔子一行在晋国关口掉转马头顺原路返回。后人为祭祀孔子,在村东南修有文庙(史书所载,该庙为东汉时期,孔子第十九代孙孔昱在洛阳居官时所建),还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和碑亭,并把星轺驿改为了拦车村,从此,孔子回车便成为晋城闻名的四大景观之一。
上午11时离开天井关,历时半小时,驾车在太行一号公路辗转20多公里来到陟椒村,三教堂后停好车,下坡来到了三教堂门前。三教堂大门朝东,据说是因为要避开门对着村子。
三教堂是明朝嘉靖年间兴建的,后世不断整修,高大巍峨、颇具规模和特色。门前的照壁是清代的。木雕、砖雕、琉璃、石刻异彩纷呈、精美绝伦,各显奇妙,是中华文化和精工巧技的完美结合
三教堂内宽敞明亮,重檐叠幛。主殿供奉着释迦摩尼、孔子、太上老君。戏台正对着献殿和大殿。彰显着三教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
因管理员有急事闭馆,匆匆看过三教堂,意犹未尽,草草逡巡了附近的刘家大院之后便赶往有着山西历史文化第一名村之称的洞八岭村探寻西周文化及诸侯文化。
据谢家100代人谢满廷介绍, 洞八岭村名是根据村子南面有一个龙洞(石灰岩溶洞),村子又被周围八道山岭护围,所以得名“洞八岭”。洞八岭村地处太行山南麓,山高路深,地势险要,雄居太行,锁钥中原。
谢氏城堡是洞八岭村的精髓。它历2400年之沧桑、满目疮痍,用斑剥累累的疮痕向探视的人们讲述着西周天子文化和诸侯国文化。
谢氏城堡处处彰显着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西周礼制文化可以从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存中看到,领悟到:大天庙、小天庙,大宗庙、小宗庙,阐释的是天子与诸侯文化。“六佾”讲述的是周代礼制文化。“六德”“六行”“六艺”指示的是贵族子弟的培养教育。芝兰圃、蒙养院又告诉人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王侯将相、贵族士家不同于平民的男女平等、启蒙教育观念。
谢氏城堡是西周皇侯文化的缩影和“活化石”。浓缩了2400年的中华文化。诗经.大雅.小雅里都有记叙。许多匾额都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坦荡荡述说了谢家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如:学问思辨、格物致知、克振家聱、克勤克邦等等。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太行八陉之太行陉行(天井关)(太行八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