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让人振奋的消息估计就是92年的南京医科大学女生遇害案件宣布告破。
等待28年后,终于。
这个案子发生在1992年3月20日,当晚 约十点半,南京医科大学大四学生林伶在一号楼晚自修后不知所踪,四天后也就是3月24号,经过警方搜寻, 林伶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窨井中被发现了。
△ 案发现场的一个位置
有网友说 林伶尸体发现过程有些灵异,是林伶的母亲在她待过的教室午休,梦到了水滴的声音,所以才让警方排查下水道。
但是这个说法和接受采访的黄晨说法不一致,黄晨是当时的专案组成员之一,也是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的作者。
根据他的采访,之所以会排查下水道是因为学校的保安发现教学楼前的井盖有些奇怪,好像被人撬开过,于是就打开了窨井盖,没想到发现了被害人的书包和书……
学校一名保安发现教学楼窨井盖有点怪怪的。原来,正常的窨井盖应该密闭得很严实。此处的窨井盖仿佛是被人才撬开不久,又人为盖起来的一样。因此,学校保安就打开了这几处窨井盖。“起先是发现了被害人的书包和书,后来就发现了被害人的遗体。”黄晨说。
《28年前谁目击了凶手?扬子晚报记者深度对话犯罪嫌疑人画像作者》
法医检验尸体后,判定死者是被钝器击打头部并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因此这个案子被叫做“1992.3.24”故意杀人案。
当时有两个我觉得是比较明显的线索:一是警方在受害人体内的精液提取了DNA。
“当时条件不允许,我们在现场是尽可能提取一些生物检材,特别是提取到了精斑,由于当时我们省没有DNA提取技术,我们将嫌疑人精斑送到了公安部,最终提取出了嫌疑人的DNA。”
《南医大女生被杀案抓捕现场曝光 家人对案件细节不知情》
二是根据相关目击证人的描述,给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画像。
当时的校园老师王老师采访称学校保安是第一目击证人,还曾用手电筒照见过犯罪嫌疑人的正脸。
“这天晚上大约十点半或是十一点,我们教学楼的熄灯时间,这个保安当班巡岗。来到出事教室的门口时,发现对面的一个盥洗室有一个人影。这个人穿着胶鞋,正在跺脚、洗手。这个保安就喊了一声:‘干什么的!’,并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对方的脸,对方听到后拔腿就跑。”
《南医大女生遇害案曾比对全校师生DNA 夜巡保安手电筒照见嫌疑人正脸》
接受采访的 黄晨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当时的保安队长杨队长不仅用手电筒照到了嫌犯的脸,还曾和嫌犯有过冲突。
3月20日深夜十二点多,杨队长和同事巡逻时在楼上发现了楼下出现了一名可疑男子,下楼后却发现男子消失,于是,他们进入厕所巡查,却让男子逃走。
他和一名同事在教学楼巡逻,从楼上往楼下看,发现了一个黑影,靠着墙缓缓移动。于是杨队长就和同事一起下楼,从两个方向靠近黑影。然而到了楼下后,黑影就找不到了,杨队长就和同事进入厕所巡查。 就在刚推开厕所门的一瞬间,厕所内也有一名男子往外走。杨队长和这名男子四目相对。“你干什么的?”一瞬间,杨队长就用手抓住这名男子。该男子声称“我对面的,来洗靴子。”杨队长一看,这名男子确实穿着一双靴子。“深更半夜跑学校来洗什么靴子?”就在低头的功夫,该男子猛地一甩手,撒腿就跑。
《28年前谁目击了凶手?扬子晚报记者深度对话犯罪嫌疑人画像作者》
杨队长和同事立刻追了出去,但因锁着的南门上有一块玻璃是缺损的,男子从缺损处钻了出去。出校门后是片菜地,追逐中杨队长还听到前面男子“哎呀”一声,可当杨队长用手电再找时,男子已消失不见。
黄晨根据目击者的形容、现场勘查等环节,绘制凶手模拟画像。之后,警方在《扬子晚报》、电视台、街头公布犯罪嫌疑人画像,还在《扬子晚报》上详细描述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身高1.70米左右,年龄25岁左右;方圆脸,眼睛较大,头发硬、密、不长,皮肤略黑”,悬赏万元捉拿这位杀人凶犯。
对比前些天南京警方发布的抓捕现场视频,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和警方通报的画像还是比较像的。
在警方发布通告破案后,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聊天记录,称这次破案完全是林伶的学长学姐的功劳。
他们组建了群把嫌疑人的DNA分发给了群里的学长学妹,各种比对信息确定了嫌犯人的舅舅,然后一群医生去了嫌疑人舅舅家,成功忽悠他抽血,比对DNA发现就是他,于是上报警察,成功破案。
聊天记录让不少人相信了,感慨这深厚的同窗情谊。
但曲折离奇如电影情节的聊天记录很快就被警方辟谣了,警方表示 在案件侦办中,没有收到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的任何线索。
林伶的学姐接受了采访,并称不存在这样的学长学姐群。
实际上,从1992年3月到2020年2月发布警情通报,这二十八年是警方的不懈努力追查的二十八年。
1992年3月24日案件发生后,江苏省、南京市和大学所在区三级公安机关全力侦查,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因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
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对包括“3·24”案件在内的命案积案,开展专项攻坚。
2020年2月,案件取得重大突破,警方发现嫌疑人的亲属DNA与南医大命案嫌疑人的DNA高度符合。
2月21日,南京市局法医中心与沛县刑警大队DNA实验室取得联系:1992.03.24南京重大强奸、杀人案死者DNA数据与沛县被盘查人员麻某侠的数据高度吻合,基本确定嫌疑人为麻某侠近亲人员。
△网传沛县公安局的信息
2月23日,警方发现居住在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的麻某钢DNA数据与嫌疑人完全一致,当天,办案民警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
现年54岁的 麻某钢原籍江苏沛县,是南京某公司驾驶员,被人评价”忠厚老实“。
他的邻居在采访中爆料曾在 麻某钢的车上发现放了一本《圣经》,被问到是否会看时, 麻某钢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结婚生女的他衣食无忧,过得顺风顺水,还成为了某公司的合伙人,曾被借调到德国,通过卖狗赚了不少钱。
麻继钢酷爱养狗的习惯也被邻居熟知。邻居介绍,麻继钢对养狗颇为精通,“养狗是一流的,什么品种、有没有得病、得了病吃什么药,他一看就清楚”。据其介绍,麻继钢此前从德国带回过两条名贵犬,后来给人配种成功,因此还赚了一些钱。
邻居眼中的南医大女生遇害案嫌犯:精通养狗,头脑灵光
而被害人林伶的一生就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留下许多的遗憾,同时,她的家庭也破碎了。
南京市民警叶宁在文章《难以释怀》里记录了 林伶父母的每年的行动:林伶父母每年3月24日都会来南京,先是去曾经的校园里祭奠爱女,然后到刑侦支队,找领导打听案件侦破的进展情况。
在第八年还是第九年时, 林伶的父母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来到南京,只打了电话来问案件的进展情况。
在案件告破的今天,林伶的父亲已因病去世,他没有等到嫌疑人被抓的那天。
△《法治日报》采访里 林伶同学群的聊天记录
除了她的亲人,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人曾在黑板上写下”沉痛悼念林伶同学遇害25周年“的文字。
还有同学回忆 林伶学习很好,是学霸,对她的死亡最直观的感受是学校光荣榜上她的名字被画上了黑框。
当案件破获的消息传出后,不少被害女孩当年的校友也回忆了当年的情况。据一位同学回忆,” 这个案子记忆犹新,当时到学校去,光荣榜上这个女孩的名字框上了黑框。”
《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告破:嫌犯隐匿28年同事眼中“和善忠厚”》
林伶的学姐在采访中说,每个南京医学院的女同学想到这件事都想哭。
案情告破,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但也为林伶感到遗憾,因为她没有机会去做想做的事,“没有成为一名医生,是永远没办法弥补的遗憾”。
24号,南京医科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微博,”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以 林伶的优秀,如今的她肯定会出现在抗疫一线吧……
在林伶案宣布被破之后,有人误以为是96年南大碎尸案,之前微博就传是南大碎尸案告破。
而南大碎尸案受害者姐姐出来回应不是一件案子,但她也有关注南医大这个案子。
作为亲属的他们希望能够早日破案,早日找到真凶。
关于震惊世人的南大碎尸案,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尤其是我涯,不但有很多相关高楼,而且几乎每年都会冒出很多关于这个案件的帖子,我简单介绍如下:
南大碎尸案,又称“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内运用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1996年1月10日夜间,受害人刁爱青吃完晚饭后走出校园,就再也没有回来。目击者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是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
她的尸体是这样被发现的:
1996年1月19日,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在那个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这位妇女以为是猪肉等可食用的肉,就带回去准备煮着吃了,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可想而知当时这位女士的惊吓度,随即她报案。之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发现,尸体不但先被煮过,而且切成了两千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凶手的残忍和心理素质的强大超乎人的想象。
在第一包肉被发现之后,相继又在八个不同的地方发现了刁爱青的遗体碎片,包括肉块内脏,手指和头颅,被分割并分散抛尸。具体分布如下:(图片作者:茅小喵)
因为作案手法,很多人猜测过凶手有可能是屠夫,医生,厨子等等。
这一离奇的案件,每一年都会被天涯网友热议,至今已经有无数个高楼:
当然,其中最诡异,影响最大的一个楼,恐怕是ID为 “黑弥撒”的一个网友在天涯杂谈发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附传送门,大家可以去围观一下: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311521-1.shtml
正是因为发了这个帖子,“黑弥撒”一度被网友猜测就是南大碎尸案的作案者,据说还被南京警方传唤。
那么黑弥撒到底说了什么,引来这种猜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这个帖子内容:
首先黑弥撒就声明,自己不是警察,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对这个案件进行分析:
首先声明,我不是警察,之所以又谈起这桩悬了十几年的无头案,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这起案件的一点兴趣。之前也看过网上关于这起案件的一些讨论,但说实话,其中大多是在讲故事,基本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因而在这种情况下, 我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胡乱发表一些看法,目的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希望真凶早日归案,被害人的冤魂能早日得到安息。也欢迎各位一起来讨论。
接着,黑弥撒通过分析作案人的手法,得出:“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应当受过高等教育”的结论。
单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被害人的尸体被切成一千多片,内脏被煮过,并被整齐地叠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齐地叠好,可见嫌疑人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可能懂得医学知识。如此看来,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应当受过高等教育,至少其个人素质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试想,一个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凭借什么能吸引一个在校女大学生的注意?且又有什么能力做到杀人后冷静地分尸?所以我认为,嫌疑人是屠夫、厨师,或者锅炉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几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及素质普遍不高; 至于医生,只能说有可能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证据。
对于大家猜测的作案人的职业有可能是医生,厨师跟屠夫,黑弥撒也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作案人或许只是出于兴趣爱好,业余时间自学解剖学,并不一定本职专业就跟解剖有关:
但问题是,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真的与职业有关吗?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嫌疑人所从事的职业根本与“切肉”无关,但他又具备相关的知识,比方说,利用业余时间自习了解剖学,香港电影《羔羊医生》很多人都看过吧?电影的情节就取材于曾经发生的 “雨夜屠夫”案,其案犯林过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个人认为,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黑弥撒提到的香港“雨夜屠夫”案件,凶手林过云虽然也对受害者进行了分尸,手法也相当娴熟,但他的职业却跟解剖毫无关系。
△“雨夜屠夫”林过云
凶手林过云是个出租车司机,而他业余时间对解剖学非常感兴趣,因此才为后面的肢解受害者埋下伏笔。
我们暂且把“雨夜屠夫”案件放在一边,回到黑弥撒的帖子里,接下来黑弥撒又分析了刁爱青和凶手的关系,认为是“熟人作案”,并认为刁爱青很有可能因为相同的爱好对嫌疑人产生过好感和信任:
犯罪嫌疑人是怎样把被害人杀害并分尸的呢?是在街上偶遇被害人并将其强行带回住所再实施作案?不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并不熟悉,被害人必然会激烈反抗,即便是成功将其带回住所,杀人后再分尸,也没有必要将尸体切成一千多片,甚至连内脏和衣物都整齐地叠放好,或者说,没有一种原因会导致嫌疑人这样做,所以,偶遇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既然不是偶遇,那么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应当是熟悉的,至少是认识的。是什么能够使两人认识并熟悉呢?我的观点是——相同的爱好。
接下来,黑弥撒更大胆的猜测,刁爱青因“打口碟”和嫌疑人相识,两人因音乐而成了“朋友”。
想想看,96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听什么?又有几个人明白什么叫死亡、哥特?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的共同爱好就是指音乐?没错,可能性非常大。我们不妨再做个假设…… 被害人刚入学不久,一次在校门口逛街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打口碟,她立刻就被那些以前从未听过的音乐所吸引了……就在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出现了,他主动向被害人介绍这些音乐,当他了解到被害人没有听这些CD的条件后,更是主动地邀请被害人去他的住处,因为在他家里,也许有一款效果非常好的音响。 嫌疑人成熟稳重的外表、文质彬彬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取得了被害人的信任, 于是,他们认识了,并很快成为了朋友,他们经常出入嫌疑人的住所,他们听音乐,谈心得,几乎无所不聊。
对于嫌疑人为何要杀害无冤无仇的刁爱青,黑弥撒解释为刁爱青比较像曾伤害过嫌疑人的那个“她”,为了“赎罪”才选择杀害并肢解刁爱青。
对于嫌疑人来说,被害人像极了“她”, 他爱被害人,所以要把她永远地留在身边,但首先,他要为她“赎罪”。
作案过程我无法做出具体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 嫌疑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看着被害人的身体像切羊肉似的被切成了一片一片,嫌疑人感到,她的罪赎清了,但这肉体依然污秽,必须丢弃,只有灵魂,才是永远洁净的,只要被害人的灵魂能和他在一起,他就满足了。
最后,黑弥撒给嫌疑人画了一个像:男性,30-40岁之间,相貌端正,文化素质较高,喜欢音乐文学,独居在南大附近,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现在,我们可以给嫌疑人简单地画个像:犯罪嫌疑人,男性,案发时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亦有可能在30岁以下, 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住在南大附近,独居,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没有人知道。
这个帖子一发出来,跟帖的人立刻有不少怀疑“黑弥撒”就是刁爱青案件凶手的:
理由是“贼不打,三年自招”,认为黑弥撒对案件的分析太头头是道,很有可能是作案者自己在炫耀:
对此,黑弥撒出来回帖说:早料到有人会猜他就是嫌疑人,不过案发当年他只是一个初中生。
对于黑弥撒“上初中”这个解释,依然有人不依不饶的说:初中生难道就没可能吗?刁爱青是个瘦弱的女孩……
也有网友说,即使黑弥撒不是凶手,但他也有“死亡崇拜”。
理由是当时黑弥撒用的头像是这样的↓
前方高能预警
↓
↓↓
↓↓↓↓
↓↓↓↓↓↓
↓↓↓↓↓↓↓↓
↓↓↓↓↓↓↓↓↓↓
现在虽然换头像了,但也是相似的风格↓
除了头像,“黑弥撒”这个ID也被网友怀疑跟“献祭”和“死亡崇拜”有关系。因黑弥撒是一种“撒旦崇拜”,指在弥撒后献祭动物以鼓励魔鬼的活动。
历史上关于“黑弥撒”献祭的臭名昭著的传说有很多:
16,17世纪时,撒旦崇拜活动已司空见惯,巴黎是这种活动的一个中心。1678年,在一个被指控施毒者的家中不仅发现了毒药,还有精液,血液,和坟墓中的脏东西,都是用来制作黑弥撒中的魔力药水的。此人揭发出另一个撒旦崇拜者神父圭伯格。在他的罪恶神坛上,他割断了数不清的儿童的喉咙,把他们充当祭礼。
另一宗著名的黑弥撒案涉及路易十四的情人。据信她曾经求助于黑弥撒,确保自己继续得到国王的宠爱。这些黑弥撒中也包括以裸体妇女的身体作为神坛,割断一个儿童的喉咙去献祭,向魔鬼祈祷,和与先祭的主人进行同性性行为。被杀死的儿童身体的一部分与春药一起加进国王的食物中。
因此“黑弥撒”就是嫌疑人这种念头,当时很多跟帖的网友都产生过,大家还对他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但也有人爆料:黑弥撒被南京警方约谈了,他只是进行案情分析,并不是凶手。
除了黑弥撒,在黑弥撒这个帖子里出现的另外两个ID也被怀疑是嫌疑人,首先是一个叫做 WCAT666的网友。
这个ID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因为在大家疑问为何分尸要切2000多片的时候,他突然站出来说了这么一段让人毛骨悚然的原因:
“为什么要切成2000多片?为什么要把内脏和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只能说你们想得太复杂了。很简单,因为享受啊,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正如读最喜欢的小说,舍得一口气读完吗?正如吃最爱吃的雪菜肉丝面,舍得一口气吃饭吗?
“雪菜肉丝面”这么惊悚又真实而形象的比喻,着实吓坏了很多人,大家说“头皮都发麻了”,“你的嫌疑很大啊”:
接下来一个惹人怀疑的ID是 “很多的”,他一口咬定“黑弥撒”就是凶手,并给出一系列的理由,详细分析:
但也因此自身惹来怀疑:
甚至有人觉得“很多的”这个ID是形容分尸切的2000多片肉“很多”,还有人大胆的猜测,不管是“WCAT666”还是“很多的”都是“黑弥撒”的小号,这个精分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作案手法。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当时“黑弥撒”留下了自己的QQ号,让想辩论的人加QQ讨论,但随后大家发现“黑弥撒”消失了……
△图片内容来源: 南方新闻网
后来据凤凰网转述南京当地媒体,称警方曾接触过“黑弥撒”:“黑弥撒的父亲是一名警察,黑本人1982年出生,南京人,法学专业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现在一家银行供职。警方的结论认为黑弥撒发帖并无恶意,对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观猜测。”
南京本地的知名媒体《现代快报》曾用一整版报道过这件事,包括快报记者采访到了黑弥撒本人,黑弥撒否认了自己是嫌疑人,并反问记者:我是真凶我敢发帖吗?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如今看来,黑弥撒包括他帖子里一系列曾遭人怀疑的ID,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是“1·19”碎尸案的嫌疑人。大家当时因他们的某些分析和描写过于有真实感,才对他们产生了怀疑。
除了“黑弥撒”,作家王大进因一篇以南大碎尸案为灵感的小说《纪念物》,也被大家怀疑是嫌疑人。
《纪念物》中对南大案的描写是这样的↓
不少网友认为王大进本人就是嫌疑人,他用小说对自己的“案件”进行回味,所以取名为“纪念物”:
但后来证明,王大进只是以南大碎尸案为灵感来创作这个小说的,当时以刁爱青案件为灵感的文学作品很多,虽然警方也曾怀疑过凶手有可能是作家或者诗人,但不能仅仅因为以此案件为灵感创作了作品,就是“嫌疑人”。
而关于南大碎尸案为灵感的文学作品,最出名的可能是我涯舞文弄墨的版主蜘蛛写的《十宗罪》:
这本书后来还改编成了网剧,由塘主出演:
当网友们的这些猜测跟疑云都一个个站不住脚,当南大碎尸案的“告破”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时候,时隔多年,这个案件还是会时不时被人提起。
2008年的时候,有记者去采访过当时参与案件的警察,他对这一案件依然记忆犹新:
△图片内容来自: 凤凰资讯
警官回忆说:当时的南京警察用了“人海战术”进行了广泛的排查,凶手很有可能就住在南大校园附近。
△图片内容来自: 凤凰资讯
当时几乎把跟刁爱青有关系的人都排查过:
△图片内容来自: 凤凰资讯
但因为当年还没有DNA技术,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破案阻力重重。
△图片内容来自: 凤凰资讯
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对“1·19”碎尸案的追踪和调查。
△图片内容来自: 凤凰资讯
去年年底,网上传言南大碎尸案告破,但很快被警方辟谣:
有网友担心这一案件的“追诉期”,害怕因时间限制而放弃对案件的追踪,但公安厅立刻出面说:南大碎尸案并不适用于“追诉期”的限制。
公安部门在微博上说:追诉期是针对未被发现的犯罪, 像南大碎尸案这种案件,我们会追查到底,绝不放弃!
如今南医大案件的告破,让很多网友猜测作案人是否也跟南大碎尸案有关,但据分析,两个案件有很大不同,跟南医大案件相比,南大碎尸案作案手法更成熟,留下的线索更少,破案难度更大。
△图片文字来源: 澎湃新闻
但随着“白银案”和南医大案件的相继告破,我们越来越相信,越来越多的悬案有望找到真凶,让这些藏身于人海的凶手们瑟瑟发抖的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那就是通过 亲属的DNA来锁定真凶。
因此,我绝对相信,有生之年,我们也能看到“南大碎尸案”的真凶的面目!
最终,我们会用科技这个显微镜,揪出那些藏匿于人海的恶魔,来告慰亡魂。
“罪无巨细,无一或遗,
举世人类都将据此裁判。
当审判者坐定后,
一切隐秘都将暴露,
无一罪行可逃遣罚。”
——莫扎特《安魂曲》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