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线的正确使用方式,牙间隙大的必看(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牙线的正确使用方式,牙间隙大的必看(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牙线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一直在用,但是牙线你用对了吗?今天跟大家说说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1 什么是牙线? 牙线是用棉、麻、丝、尼龙或涤纶制

牙线的正确使用方式,牙间隙大的必看(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牙线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一直在用,但是牙线你用对了吗?今天跟大家说说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1

什么是牙线?

牙线是用棉、麻、丝、尼龙或涤纶制成,用于去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软垢、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面、剔出嵌塞食物的作用。

正确使用牙线,不但能有效保持牙齿邻接面的清洁,还能有效去除嵌塞在邻接面的食物残渣,且不会损伤牙龈,与刷牙结合起来能很好地保持口腔清洁。

牙线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人们居家旅游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2

为什么要使用牙线?

就像打扫房间总有一些扫不到的死角一样,刷牙也有清除不到的地方。

科学研究证实,彻底有效地刷牙只能去除约70%的牙面菌斑。

我们的牙齿有5个面,而常规刷牙只能清洁到3个面,这样藏在牙齿邻面间隙的牙菌斑、牙垢、食物残渣等就无法及时清理,从而易引发邻面蛀牙和牙结石沉积导致牙龈炎症。而牙线能胜任保持牙齿邻面卫生的”清道夫”工作。

使用牙线会伤害牙齿吗?有人担心牙线在牙缝里进出,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标准的牙线:厚度小于0.15毫米,远小于最窄牙缝厚度,正常牙齿间的缝隙足以使十分扁平的牙线通过,不会使牙缝变大。

3

使用牙线的好处?

可通过按摩牙龈,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或减少牙病的目的。

5

如何正确地使用牙线呢?

牙线是清洁牙缝、牙齿邻接面和食物嵌塞最健康有效的工具,但有很多人还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反而造成牙龈损伤、牙齿松动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来学习一下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取一段约25~30厘米长的牙线,相当于成人前臂的长度。

(2) 分别缠绕双手的中指,拉紧。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控制牙线。

(3) 把牙线放在两颗牙齿之间的牙缝,向牙龈方向轻柔地施加压力,左右拉动牙线,使牙线顺利滑入牙间隙。

切勿使用暴力把牙线压进牙间隙!暴力会导致牙龈、牙乳头的损伤。

(4) 牙线进入牙间隙后分别向口内、口外压紧牙线,左右拉动牙线,轻柔地上下彻底清洁前、后牙齿的邻面。然后向咬合面把牙线提拉出来。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清洁好每一个牙邻面。

(5) 完成全部牙齿清洁后,再做拉锯动作将牙线慢慢拉出。

6

使用牙线的最佳时间?

牙线的使用时间:使用牙线最好在每日餐后,可以在饭后休息时或者欣赏电视节目,大约用十分钟时间的时候使用牙线;一般在晚饭后刷牙前应用更为有效,因为这样用可以使牙膏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认真清洁好您的每一颗牙齿,配合正确地刷牙、使用漱口护理液,将会非常有效地防止龋齿和牙结石的产生,进一步预防牙周炎。

7

使用牙线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嵌入牙线时不要太猛,要慢慢以拉锯方式导入,以免损伤牙龈乳头。

(2) 每次可将一边的牙线缠一些到另一边,保持始终以清洁的牙线段去除牙齿邻面菌斑。

(3) 在使用牙线前最好先用清水漱口以去除遗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使用牙线后也要及时漱口,以去除剔牙后遗留在口腔中的菌斑和食物残渣。

使用人群:有条件的情况下(尤其是较大牙间隙的中、青年人),应尽量使用牙线,有利于口腔健康的长期维持。

牙线寿命:牙线大多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牙线百害而无一利。

牙线的存放:注意要将牙线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牙线受潮发霉。

温馨提示

对于牙线使用不习惯的,可以使用牙线弓(棒)代替普通牙线,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价格较贵。

理想的刷牙、用再好的牙线并不能让您完全避免牙齿龋坏或出现别的问题,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到到专业的口腔诊所、医院给牙齿做一下全面的体检和清洁。

文章来源:306医院医学科普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牙线的正确使用方式,牙间隙大的必看(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Like (0)
Previous 2025年4月7日 下午12:31
Next 2025年4月7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