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佛缘故事——熊希龄(熊希龄)

名人佛缘故事——熊希龄(熊希龄) 编者按:2013年至2014年冬,“廖彬宇”官方公众号每日发布一篇《廖彬宇先生讲千古易人》、《廖彬宇先生讲佛家名人》、《廖彬宇先生讲易经大智慧》等系列

名人佛缘故事——熊希龄(熊希龄)

编者按:2013年至2014年冬,“廖彬宇”官方公众号每日发布一篇《廖彬宇先生讲千古易人》、《廖彬宇先生讲佛家名人》、《廖彬宇先生讲易经大智慧》等系列文章。即日起,“四观书院”公众号及“廖彬宇”公众号将继续发布“佛家名人系列”及“佛学基础系列”,敬请关注。

熊希龄:皈依佛门以出世间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a早年参与维新活动。曾任国务总理。晚年从事慈善事业。

熊希龄,人称“熊凤凰”,凤凰人也。小小凤凰山城,飞出了两只金凤凰,一位是作家沈从文;一位就是熊希龄。熊希龄在近代中国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多元人物。他的思想多维,其中据相当位置的是佛学。

熊希龄早年在湖南家乡,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相好,创办《湘报》,组织南学会,彼此间常谈论佛学,且与八指头陀敬安相交。八指头陀比熊希龄年长二十岁,熊经常向他请教。当时八指头陀在宁乡沩山寺、长沙上林寺做住持至1902年始赴宁波天童寺。

佛学只是认识人世出世之道,熊希龄早年仍是热衷于功名利禄,努力于救国拯世。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熊希龄应召赴北京,准备面见光绪帝。在赴衡阳向父亲辞行的途中,突然得病,卧床月余,耽误了赴京日程,不料却因病得福,躲过了九月发生的谭嗣同等“六君子”的杀身之祸。若干年后,他每谈及此事说:“向非一病,当与六君子同命成为七贤了。”

这算是侥幸,是巧合,也可视为他佛缘未了。

此后熊希龄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又转向拥护共和,还在袁世凯总统时期,做过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又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宦场多次失意,风雨如晦,熊希龄找到自己的定位,书生无权术,难以在政坛中生存,他开始转向从事佛教和慈善事业。因为看穿世情人事,色皆是空,空皆是色,若干年后,他有《登泰山绝顶观云海》七绝:

云海茫茫一望空,无心出岫又随风。

倏生倏灭刹那顷,大地山河幻影中。

熊希龄

1912年7月,熊希龄在任财政总长期间,因与袁世凯六国借款相悖,外调任热河都统,虽然任上时间很短,却为中国佛教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确定佛教总会成立事。

辛亥革命后,在破除迷信号召下,佛教文化,玉石俱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庙多兴学”呼喊声里,有很多的文化古刹被冲击、毁坏。时为天童住持的八指头陀,为保护寺产,维护佛教文化,来到上海联手关内十七省僧侣代表共议成立“中华佛教学会”。1912年4月,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旧城厢留云寺成立。八指头陀被推为会长并以此团体名义维持寺院权益。后来八指头陀为湖南宝庆寺院被夺佛像销毁事,赴北京申诉时又为民政司长杜某侮辱,在法源寺圆寂,全国僧侣更为愤懑。熊希龄得悉,乃晋京找袁世凯面陈原委。因有他担当,北京政府承认、并公布“中华佛教总会”章程。

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静安寺召开成立大会,各省代表名刹高僧云集,选出时年六十、德高望重的常州天宁寺住持冶开大和尚和熊希龄为会长。

熊希龄自1914年走出政坛后,自此“皈依佛教,以出世间”,乃学习佛家大慈大悲精神,全心全意于慈善和社会教育事业。1917年,华北地区发生大水灾,受灾区波及103个县,灾民流离失所600余万人,熊希龄到北京请赈,且为北京政府特任为“赈灾总办”。在这次赈灾活动中,他为了安置灾区孤儿,于北京西山创办了香山慈幼院,又和国际人士合办北京“华洋义赈会”,在家乡湖南还创办了“义赈会、临时妇孺救济会。

慈悲无国界。华洋义赈会曾经为俄国西伯利亚灾荒,派出赈灾队前往。1922年,熊希龄创议筹组“世界红卍字会”,此中采用“卍”,乃是熊希龄所定。盏卍在梵文作“万福”、“吉祥”解。他是以此抒发我佛慈悲,与人为福的救世济世精神。明年熊希龄为会长的世界红卍字会北京总会,因日本东京大地震,在国内募集数十万吨白米,运往日本赈济灾民。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全国赈灾委员会。熊希龄出任赈灾委员。他在晚年更将精力和家产投置于慈善事业,在妻子朱其慧死后,还一度将家产全部捐献,设立熊希龄基金,自己每天赴基金会领取最低生活费用。

熊希龄于佛教,在于实践佛的精神,奉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而于佛学教义并未多加研究。他于礼佛极为虔诚,每日静坐一小时,从不间断。但对宣扬佛典大义,弘法大众,从来就很积极。他相当器重太虚。1913年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四岁的年轻僧人太虚被推举为<佛教月报》总编辑。太虚以后几年于佛教改革,创办觉社和《海潮音》月刊颇有功绩。1919年、1921年和1926年,北京佛教界发起讲经会,礼请太虚前来讲《维摩经》、《法华经》和《四十二章经》。

太虚受戒于八指头陀,熊希龄是后辈,年纪要轻近二十岁。但他乃是以学识说主次,在礼请高僧入京讲经,乃是积极主张推荐太虚者。而且每次上讲,都静心聆听。

1925年冬,东亚佛教大会在日本召开,熊希龄等商议组团,就推荐太虚为团长,率领中华佛教代表团出席东京会议。翌年春,熊希龄与章太炎、太虚发起组织全亚佛化教育社(中华佛化教育社),并拟筹办环球佛教图书馆。

熊希龄有法名妙通,自署双清居士。晚年还自撰墓志铭:

色身非净,法相非真,

四大和合,亦非我身;

向物为我,我实不存,

我既无我,朽骨何灵?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当当网: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名人佛缘故事——熊希龄(熊希龄)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0月14日 上午10:55
Next 2024年10月14日 上午11: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