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而水镜先生更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刘备最终却无缘天下,只因他不解下半句!
在这其中卧虎和凤雏分别指代诸葛亮和庞统。这二人以满腹才华闻名天下,被公认为三国最厉害的人,卧龙是诸葛亮,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他出山相助。到后来更是帮助刘备建立了一个大帝国。从他二十七岁出山,帮助刘备站稳了脚跟,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出山第一战,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再到后来联合东吴,赤壁大战大胜,将北方的曹操击溃,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传奇性的一生。
凤雏是庞统,喜欢四处云游的一个才子,其中在赤壁之战中,庞统出的连环计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而大家一定会有疑问,刘备这两人都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只因不解下半句,这下半句鲜有人知: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水镜先生前半句的意思是,只要能请到卧龙或者凤雏一人便能够掌握天下;而后半句意思是,如果子初或者孝直死,那么汉室天下将难以复兴。
那么这子初、孝直究竟是何人,竟然能与诸葛亮、庞统相提并论,并且关乎汉室兴衰的命运?刘巴字子初,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时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并推举刘巴为茂才,刘巴都不应就,后来归附刘备为其效力。而他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对他十分敬重。
法正,字孝直,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法正与诸葛亮虽然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
刘备得以进位汉中王。次年法正去世,而刘巴则担任原来法正的位置,尚书令。公元220年关羽战死,221年刘备称帝,222年刘巴去世。二人相继去世,刘巴与法正去世之时正是蜀汉政权初创之际,他们去世,使得蜀汉失去了两个顶梁柱,此后蜀汉仅靠“卧龙”弹尽竭虑独自强撑,最终蜀汉也没能得天下。
或许若是两人之中有一个活着,诸葛亮就不会担心蜀国后方之事了。像刘禅身边的那些黄皓奸臣,估计就不会有空子可钻的,可叹,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实世人不知道在其后还有一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造就人心向往。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以助其大事。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