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修建三峡大坝前,遭到9位专家联名反对,他们有啥顾虑的(三峡大坝工程)

1992年,修建三峡大坝前,遭到9位专家联名反对,他们有啥顾虑的(三峡大坝工程) 兴修水利,当属国之大事。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耕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众所周知,农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

1992年,修建三峡大坝前,遭到9位专家联名反对,他们有啥顾虑的(三峡大坝工程)

兴修水利,当属国之大事。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耕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众所周知,农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修建设。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是深知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起了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然而与下面这个水利工程相比,京杭大运河和都江堰都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意思,它就是三峡大坝。提起三峡大坝,世界各国都会竖起大拇指。

三峡大坝

可就是这个伟大的工程,却在修建前夕遭到了9名专家的联名反对,那这9名专家为何反对修建大坝?他们的顾虑又是否会发生?

建坝过程,一波三折

始建于1994年的三峡大坝,共历经12个年头才全线建成,大坝全长约为333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如果追溯起三峡大坝的创建源头,那还要从百年之前说起,更是要感谢孙中山先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有识之士便已经察觉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武器装备上,中国直接被无情碾压。而在科技上,中国也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当得知西方列国通过水力发电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后,孙中山先生对此感到有些心痒难耐,随后孙中山先生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实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孙中山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考察后,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了要在三峡建水电站的初步设想。

然而当时的中国很难支撑起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贫穷与落后的社会现状,想要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在三峡上建坝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所以直到孙中山先生去世前,三峡上建大坝的事情还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谈。

孙中山先生去世不久后,蒋介石上位接手国民政府。对于三峡建大坝一事,蒋介石也是大力支持。国民政府曾多次派遣专家去往三峡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并准备在黄陵庙和葛洲坝两处位置建立水电站。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建坝一事也是不了了之。值得一提的是,三峡的巨大资源不仅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同时也让一众西方列国眼馋。

蒋介石

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潘绥就明确表示:“建议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9亿美元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用于在三峡建立水电站和化肥厂。”当然自私自利的美国人可不会这么好心,潘绥的初衷并不是为中国谋福利,而是希望中国可以向美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化肥。

1945年,国民政府再次准备有所大动作,通过寻求美国的帮助在三峡上开始修建水电站。美国一方也是派出了专家到三峡进行实地考察,美方专家更是明确了三峡建坝的可能性。正在万事俱备之际,国民党又单方面挑起了内战,已经开始动工的建坝之事只能再次被叫停。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曾对三峡进行过考察,也明确表现出对三峡建坝一事的浓厚兴趣。毛主席甚至还先后6次召见水利专家林一山,就三峡建大坝一事进行询问。

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汇报工作

与毛主席一样,周恩来总理对三峡建坝的事情也是格外关注,凡是与三峡工程有关的事项不管大小,周恩来总理都亲自去过问一遍。

但是当时的中国对于这项浩大工程的建设,显然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得再次请求外援。苏联水利专家的到来本以为可以更快推动建坝进程,可不想中苏两国的关系突然恶化,外加中国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导致了建立水电站工程再次被搁浅。

直到1971年后,随着中国的各项技术有所提升,三峡建坝之事才再次被提上日程。但领导人也不敢贸然直接开展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此之前他们决定先拿修建葛洲坝来试试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相对于三峡工程来说确实是难度小了很多,可就算如此,建坝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难点。好在最后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葛洲坝的修建成功也让国人有了信心,更是为随后建设三峡工程提供了不少的宝贵经验。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三峡工程终于准备真正施工。然而正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时,这时却又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阻碍,导致了三峡工程的施工进程不得不往后推移。

9名专家,联合反对

俗话说“有利就有弊”,大部分人看到了三峡工程建设后的可观收益,但也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工程。

毛主席在建设三峡工程前也曾提出过疑问,就地质问题、淤泥淤积、使用期限等进行了多次询问。当然这些也都是属于正常的担心范畴,意在规避风险。

侯学煜

1992年,包括李玉光、侯学煜、何格高等人在内的9名专家却是联名提出了坚决的反对意见,一直不签署同意书。在9位专家看来,修建三峡工程隐患多多,到时候很可能会发生难以预估的隐患。

其实早在1985年就有人针对长江修建水电站一事提出了反对意见,周培源、李锐等政协委员更是表示这将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1989年,《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的出版,也是对修建三峡工程提出质疑声。

由此可见,不支持修建三峡工程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国家于是就针对是否修建三峡工程召开了专门的会议,邀请众多专家进行阐述和表决,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三峡工程是个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早早建设要比晚建设好得多。

那为何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的初衷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9位专家的顾虑也确实是有理有据,并非信口雌黄。专家们认为:“在三峡上修建大坝很可能会造成淤泥的沉积,长久以往就容易造成堵塞,导致来往船只难以通行,其为危害之一。”

其次专家们认为,水利工程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工程的建成必将是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目光,全世界怕是都难以找到可以与之媲美的水利工程。既然各国都知道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如果一旦发生战争,三峡工程就极有可能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目标,到时候洪水泄流,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预估的惨重。

当然这一点也并不是没有依据,在19世纪英国与德国的战争中,英国偷袭德方鲁尔水坝,造成了数亿吨洪水倾泻而出,淹毁田地数千亩,造成万人伤亡,使得德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者三峡工程预估耗资千亿,这对90年代末期的中国来说仍然是个极大的数字,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工程就有些劳民伤财。

种种原因所在,这也是9位专家们一致不认同修建三峡工程的原因。

三峡工程,利弊相依

虽然有9位专家的反对,但更多的人还是同意建设三峡工程。1994年,在多数人的支持下,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三峡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11月三峡实现大截流,第一阶段建设顺利完成。2003年,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发电,这也就意味着第二阶段建设的完工。到2006年,三峡大坝全面完成,前后耗时12年。

在建中的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总投资近一千亿元,全长约3335米,坝顶高程185米,每年可发电900至1000亿度,在减少了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后,也大大避免了资源额浪费。无论是从防洪、发电、航运、抗旱等方面,三峡大坝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实从建坝初始到结束,质疑反对之声仍然不时响起,水利专家黄万里和政协委员李锐自始至终也都是抱有反对意见。

那之前9位专家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吗?

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了土地的占有率,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的现象也几乎不复出现,所以河道泥沙也大大减少,淤泥堆积情况大大降低。建设大坝时,国家也是考虑到战时情况,所以对三峡大坝进行全面的加固。三峡大坝可以承受小型核弹的轰炸,质量上绝对有所保证。

三峡大坝

至于耗资问题,三峡大坝后期给中国带来的收益也是远远超过了建设时所用的费用。

但是三峡大坝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长江流域的动物栖息地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中华鲟更是濒临灭绝的危险。此外三峡大坝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源地的污染,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后三峡大坝的建成淹没了当地很多的古墓,造成大量文物沉入水底,恐怕难以再见天日。

结语

所以说三峡大坝的建成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难免也会损坏一些东西,可总而言之,三峡大坝的建成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峡大坝

对于那些曾经出言反对的专家学者,或许还会有人报以嘲讽的态度,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站在了实际的角度阐述问题,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也是避免了三峡大坝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大坝已立足于长江十多个年头。

但是哪怕十多年过去,人们对于三峡大坝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不过总体来说反对之声远远还是低于赞同之音。对于三峡大坝的建成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1992年,修建三峡大坝前,遭到9位专家联名反对,他们有啥顾虑的(三峡大坝工程)

Like (0)
Previous 2024年9月3日 下午4:43
Next 2024年9月3日 下午4: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