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案圈(ID:copyquan)独家授权
素材来源于网络
由于公众号又改机制了,求一个公众号小星标,星标即赠营销学习资料包哦(星标后截图,并发送“资料”致后台,很多小伙伴没收到是因为没发关键词~)
你见过粉丝主动帮品牌公关的吗?
最近,我算是开了眼了。
315那天虽然有的品牌没有进晚会,但是却此起彼伏地上热搜。蜜雪冰城就是其中的一个。
说是@新京报记者暗访蜜雪冰城门店,发现了 #蜜雪冰城低价的秘密#:
而曝光的主要问题有3点:
1. 招收员工上:没身份证健康证也能上岗
这明显不符合食品安全。
2. 制作上,偷工减料
店员表示葡萄汁的标准是80毫升,但老板只让放60毫升。
有时候煮一个茶包会放煮两个茶包的水量,稀释用料。
3. 频繁 改日期标签,食材过期后继续使用
有的食材过期了,直接把日期标签往后延长。
最后还强调了一遍蜜雪冰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真人真心真产品,不走捷径不骗人”
这么一对比,真的是相当讽刺了。
官官本以为大家要趁着315的大风大力批判,要求严惩商家。
没想到打开 新京报抖音的评论区和小红书发现,好家伙, 都是替蜜雪冰城说话的。
「网友大型双标现场」
价格优势
▼
(你是对得 起你的网名的,王宝钏)
个别加盟店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
▼
大家对品牌心理预设低,心知肚明
▼
你是会用比喻的
▼
(喝蜜雪冰城,和吃门口的小摊差不多)
辐射行业,天下乌鸦一般黑的
▼
同行门店出来自证的
▼
矛头直指贵的
▼
懂了如何避雷
▼
(确实,官官上周五看见一堆奶茶门店,蜜雪冰城的门店最火)
自我PUA的
▼
报复性消费的
▼
怀疑被整的
▼
这次就当没看见的
▼
总之就是——
……
这么评论区一路捋下来,竟然给我看笑了。
可以说是,唯一被曝光,还有替它说话的品牌。
315还能有反转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官官在 “ 品牌是不是雇了水军?” 和 “ 看起来不太像水军啊” 之间纠结许久,然后倾向于后者。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评论区反转的现象的原因,官官觉得就像大家评论说的一样——
1. 市场食品安全环境本身被质疑(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消费者心态)
整个行业,甚至食品界都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
无论是贵的不贵的,都会出问题。 而且年年打年年有,大家已经麻了。
外面的东西干净不干净完全就是个谜,蒙在鼓里被割韭菜的从来就只有消费者。
奶茶行业的其他品牌也一样,基本也都出过大大小小的问题。
而且奶茶这个东西,市场默认就是不算健康的食品。
那既然大家都一样,至少蜜雪冰城便宜得多。
2. 蜜雪冰城自身的低价定位
蜜雪冰城走的就是低价的路子,大家心理接受程度比较高。
就像大家吃路边摊一样,什么价位什么服务提前都有心理预设。
相对市场上动辄几十块一杯的奶茶,对几块一杯的蜜雪冰城的要求也不会太高。
就像你在拼多多上买到假货,听着也并不稀奇。
3. 下沉市场的需求被看见
就像最近同样很火的华莱士文学:
让网友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吃不起麦当劳、汉堡王,靠华莱士获得快乐的留言。
这些事情背后更多折射的是下沉市场的需求被看见。
大家不是看不见更好的,也不是不知道手里这个其实没那么好,只是衡量后的选择。
当无法负担更昂贵的价格时,低价的平替也可以是很多人心里的一束光。
尤其大家普遍认为奶茶行业的水分很大,高价也不一定有多好。相较控诉品牌,大家更倾向于规范加盟店。
因此,蜜雪冰城的负面评论区才会形成“ 粉丝为品牌公关”的奇观。
而对蜜雪冰城来说,官官觉得:
错,肯定是错了,要认错。
改,肯定得要改,要规范。
即便大家调侃,也不代表心里没意见,负面至少暴露了监管问题,对品牌肯定是有损伤的。
不管是蜜雪冰城、华莱士,还是拼多多:
食材低廉也许情有可原,但安全问题永远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粉丝也许会稍微包容一下你的错误,但品牌决不能因此就摆烂,还是得真诚踏实认错和做事才好。
毕竟,消费者的玩笑确实是玩笑,品牌绝不能当玩笑来开。
不过官官写到这,品牌暂时还没官方正式回复。
粉丝都已经这样了,不知道品牌是咋想的。
今日推荐
更多行业讯息
每晚10点,来品牌官看看
?
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格式。
未经授权,私自转载,一律视为抄袭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