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草莓星球来的人》在豆瓣评分定格在4.0,就连凢凢的电影《致青春》,都比它高0.2分。
不光是网络评分,在我的朋友圈,它的评价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难得见一个节目清一色的差评。
其实这档节目在播出时我们编辑部一直在关注,也一直收到读者的留言,想让我们讲一讲这档综艺。但实话实说,前几期的质量实在令我们感到无从下手,而我们也说不准这档节目会不会像《乐夏1》一样,后期一路回升,完成逆袭,所以没有妄下论断。
然而节目如今已经播到第六期,虽然质量已经稍微有所回升,万万没想到的是,节目已经接近糊了。
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观众,都因为觉得不好看,已经弃剧了。有一部分人还在坚持,但也是一直在跳着看,网络上的讨论也没有任何水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一档话题度和口碑都全盘失败的综艺。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草莓星球来的人》究竟崩盘在了哪一步。
干不掉老乐队的新乐队们
在《草莓星球来的人》先导片里,摩登天空的CEO沈黎晖说:“我希望你们这些新乐队把老乐队都干掉。”
然而老乐队并没有被“干掉”,反而在新乐队的衬托下,显得更牛逼了;
而渴望通过这个节目获得更多机会的年轻乐队,先收到的可能是争议。
在百度百科的官方介绍里,如此描述《草莓星球来的人》:
“不管是行业老炮还是Z世代新声,亦或是黑马小透明,统一靠三个赛段的舞台表现展现音乐实力,由草莓星人、安可团成员共同决定去留, 其中最优秀的音乐人将走上象征其职业生涯荣光的草莓音乐节主舞台。”
且不论登上“草莓音乐节主舞台”是否是音乐人的职业生涯荣光,就算它是,这种“我要上春晚”式的赛制会不会有点太“公司内部选秀”了?
更何况,这些来参加节目的乐队像蛙池,已经登上了今年草莓音乐节的主舞台了。(今年草莓音乐节是双主舞台)
张亚东也在节目里提到了这一点:“如果这只是你们摩登天空公司内部的竞赛,那我可能不会来。”
张亚东想强调的是这个节目宝贵之处—— 给不同风格的年轻乐队们一个展示舞台,所有音乐风格能尽可能地碰撞在一起。
然而当不同的音乐风格碰撞在一起时,率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看似有“看点”的Beef。
再加上很多乐队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心智,都不够成熟,这种幻灭无疑加重了观众的恶感。
比如Hoo乐队,一上来就说“我们想干热浪(乐队),他们这不叫摇滚乐”。
热浪乐队(纲子)回:“那你这样叫摇滚乐吗?”
接着开始了互杠模式。
一个说:“摇滚乐就是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摇滚乐”;
一个说:“摇滚乐就是不要骗你们自己这叫摇滚乐!”
又引申到热浪乐队一年走一个队友,私下不给Hoo乐队打招呼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Hoo乐队的鼓手在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摇滚乐的情况下,试图向观众证明热浪不是摇滚。
这像极了《声音与愤怒》中,对于60年代跟风的年轻人的描述: 他们说“摇滚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懵懵懂懂的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态度,只知道是一种区别于流行、抗拒主流体制的反叛姿态。
两只乐队在互怼过程中都没有触碰到摇滚精神的核心,场内也没有一个可以控场的人来引导这场小孩斗嘴走向更深的层次。
我们希望看到是自我表达、人文精神、音乐性的开拓,而不是演着普通的音乐,吵着无聊的架,做着无意义的反叛。
《草莓星球来的人》和《乐队的夏天》的观众基本上是重合的。闻着乐队味儿爬墙而来的乐夏迷们,看两期这些大部分都很平庸的乐队表演,很大声的争吵,难道还有再追下去的欲望吗?
主持人
如果说张亚东还能让人找到点看《乐夏》的感觉,但池子的主持的专业度远远上比不上马东。
池子不像一个主持人,更像是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除了起到拱火的作用,更多时候更像一个不称职的报幕机器。
当我们看到不善言谈的张亚东老师开始Cue流程时,便也对主持人的水平有了充分的了解。
你可以在节目的前几期里随处可见:乐队在带情绪工作,评委在带情绪说话,观众也被这些戾气所裹挟,整个节目几乎处处可见吵架的环节,可谓是一片混乱。
而形成这种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池子这个主持人需要负起一半的责任。
音乐科普
除了欣赏乐队表演之外,实际上《草莓星球来的人》还肩负了一个巨大的任务。
如今Live house和音乐节里,小众风格的种类非常之多,从City Pop、Indie Pop到盯鞋、后朋克、后摇、黑金属、碾核、死核。
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风格明明拥有着优秀的音乐性与音乐质量,却一直没有听众发现。
《草莓星球来的人》需要承担起帮助大众科普、了解这些风格的责任,让独立市场被更多的目光发现。
然而在节目中,对音乐正儿八经的科普不光非常少,甚至还能造成一些误导。
比如池子看夏至梦乐队表演时,问旁边的萧敬腾:“这算英伦风吗?”,萧敬腾迟疑两秒,说:“算。”
而身为王菲《浮躁》专辑的制作人,与极地双子星合作过的张亚东老师却默不作声,明明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风格:Dream Pop。
Dream Pop的代表:极地双子星
当然,可能是亚东老师不敢着急下定论。
但实话实说,Dream Pop的确属于英式,但如果有更加精确的定义与科普,节目的可看性将会增添不少。
而在右侧合流与软酸汁的1V1中,前期为这右侧合流铺垫了大量的“技术流”情节,并且屏幕左下角的Tip简单科普了什么是数学摇滚。
但当两支乐队演出结束后,现场的争论只集中在讨论什么是“技术流”,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问一句: 什么是数学摇滚,能不能科普一下?
在这种无意义的争吵中,节目完美错过了将话题引导向「正经讨论音乐」的方向,朝着戾气的方向不断走远。
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和软酸汁的这场1V1中,右侧合流在演奏上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失误。
有去了现场的朋友告诉我,姑娘的贝斯技术虽然好,但是现场演奏实际上非常糟糕,贝斯的许多节拍点都不准,节目上看到的是经过后期重新修过的节奏。
并且软酸汁乐队表演结束后,池子作为主持人忘记了提醒大家投票,
在萧敬腾和Gai在针对软酸汁发出了:“我觉得你带着愤怒的情绪在表演,没有笑容,我不喜欢。“”这首歌没有爆点“的批评后。
池子作为主持人这才想起还有投票这回事,赶忙提醒大家开始投票,而票数公布以后,软酸汁也以一票之距输给了右侧合流。
这让我们非常遗憾,因为无论是演奏经验,还是作品完成度,以及演绎水准,明显都是前者更为成熟。
无意义的滚哈大战
滚哈大战这个词最早我还是在月亮组里看到的,当时是为了讽刺某音乐节或Live house现场将摇滚乐队与说唱歌手放在一起演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乐迷的骂战。
在节目中,说唱歌手威尔以高调的姿态入场,引起了乐队的不满。此时的节目在配乐和剪辑上,都在有意无意地将威尔营造成一个反派的形象,突出乐队与其的对立关系。
于是你会看到,接下来在蛙池、海皮威尔与威尔的1V1中,两支乐队身上都承载了“摇滚打败说唱”这种情绪的载体,也引发了乐迷的“滚哈之争”,节目的戾气又加深了。
然而说唱和摇滚真的不能共存吗?
仔细看一下威尔的编曲,奉天乐队的张海天老师,也是在国内金属乐队中非常知名的乐手了。
“说唱金属”这个风格早在90年代末就已经流行过,有很多优秀的乐队也是以说唱知名,比如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比如Linkin Park。
“滚哈之争”,其实是“音乐鄙视链”的一种变体,过于强调二者的差异,实际上不利于整个独立音乐圈的发展。
值得圈点之处。
当然,节目中当然也不乏令人惊喜的选手。
例如在第四期上时,虎啸春的《不确定的自由落体》令人非常惊艳,且其中的噪音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当虎啸春的音乐停止后,萧敬腾已经看傻的非静止画面也让许多观众笑得很开心。
而敢于将这种充满实验与噪音,并且毫无大众接受度的曲子放上舞台,无论是乐队还是节目组,都是勇气可嘉。
2021年,挤着46档音综,大量垂类音综直指小众乐迷。这些圈层明显的垂类综艺其实不怕没有观众,但怕的是难以“出圈”。
说白了,把一个圈子的音乐人叫在一起做节目,无论这节目有多烂,喜欢这帮人,喜欢这类型音乐的观众都会选择看下去。但是,如何让别的圈子的人,也有看节目的兴趣,就是这档综艺节目的本事。
《草莓星球来的人》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面向独立音乐爱好者的音乐综艺,首先就要对小众的音乐足够熟悉,制作足够专业。
像音画不同步、主持人不控场这样的低级问题,就不应该出现在一档垂类综艺里。
在成为“现象级”之前,首先得让节目的主要受众满意,才能保证节目的影响力可以良性扩展。最重要的,还是永远不能让话题、争执大于音乐性。
(完)
文章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 「投稿」查看详情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