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夫妻”背后的直播乱象,8部门联合出手整治!(滴滴直播)

“滴滴夫妻”背后的直播乱象,8部门联合出手整治!(滴滴直播) 6月11日,网友微博举报疑似“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公安局迅速介入调查。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滴滴直播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同时地下色情直播行

“滴滴夫妻”背后的直播乱象,8部门联合出手整治!(滴滴直播)

6月11日,网友微博举报疑似“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公安局迅速介入调查。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滴滴直播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同时地下色情直播行业也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在异常火爆的直播产业背后,这类不正规的非法直播到底还有多少?它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整治呢?

随着净网行动的深入开展,我国对违法直播的管控力度与手段都在持续升级。 6月8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旨在强势遏制行业乱象,相信会给直播领域带来一阵清风。

△8部门集中整治网络直播:

探索直播打赏带货管理规则

在官方的通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存在这些直播乱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大多数网民上网时长明显增多,有的直播平台利用这一时机,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动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所涉及的举报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购物市场秩序;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潮,散布谣言信息,传播封建迷信,发表负面言论,甚至从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等。

详细来说,当前常见的直播乱象又分为以下几种:

色情低俗,屡禁不止

在众多直播乱象中,色情低俗类内容永远是一个重点打击对象。比如近期查处的44款违规直播平台都与淫秽色情有关,包含“幺妹直播”“蜜桃直播”“么么直播”等App。还有1月15日深圳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的19家App,包括“迷人直播”“番茄直播”“天仙直播”等,也都属于低俗色情类平台。

以星恋直播为例,此类色情直播平台的架设成本不高, 往往只需数千元即可搭建一个手机App和服务器,接下来就用发展下线的方式拉人入会。它们通常和色情网站有一些往来,或者干脆就是色情网站“转行”做直播,这类违法直播平台有一定反侦查能力,往往需要跨境侦查。

未成年人看直播打赏,退钱难?

未成年人在消费上具有冲动的特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未成年人直播打赏退费的问题不少,但得到处理的并不多。比如一名10岁小孩用手机看直播,然后给主播刷了万元礼物,家长向平台提出退费申请后却没有被受理。

其实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直播打赏规范已经比较完善,虎牙、B站、酷狗等直播平台都上线了青少年保护模式,或者对青少年的打赏金额做了限制。

而且根据5月份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判断,如果打赏者的确是未成年人,且直播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符,则法院应支持退款。

既然法律都站在退钱这一边,那为什么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呢?这里面涉及的分歧主要在于,打赏者是不是小孩本人很难取证,如果家长自己充的钱却以小孩充值为理由要求退费,这对于正规直播平台来说也不公平。

所以目前来看,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赏退费问题尚存在一些难点,具体索赔起来要费一番周折。当下的关键还是要家长做好防控,不要让小孩有机会用自己的手机看直播打赏。

卖假货和违规商品,用户维权难

由于直播的特殊性,直播带货暂时还没有比较官方的售前检测环节,而且基于直播间的自由度,主播会临时引入什么商品也很难管控,这就给一些伪劣假冒商品带来了“商机”。在今年3月份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中提到, 60%以上的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商品质量存疑,40%以上的消费者担心售后问题。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以直播电商近4年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数据说明 商品质量仍然是直播带货里的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假货,违规商品也是直播带货里的一个隐患。2019年8月,海王星辰在直播间出售处方药“万艾可”,这一行为违背了处方药广告的发布规定,很快就受到了整改处罚。

很多实体店在转行做直播时,容易把习以为常的坏习惯带到直播间里来,殊不知违背了相关法律。因此实体产业在上直播之前,务必先理清楚底线和规则,别让无用的投入打水漂。

口嗨型主播:虚假宣传、谩骂攻击

正所谓祸从口出,同样面对镜头,主播们的自我把控意识并没有专业的媒体主播那么强,在语言上容易犯一些错误。为了营造气氛,不少直播间都是情绪高涨,有一些主播会在产品宣传上夸大其词。

《广告法》第九条明文规定, 不得使用“最高级”“最佳”等“夸张型描述”,而且万一有用户食用后出现问题,还会连带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那就不仅仅是广告违规的范畴了。

直播诈骗套路多

相对于其他乱象来说,直播诈骗的性质最为严重。

2016年11月,四川凉山一名主播伪造慈善事件,在直播中诈捐钱财,前后获利数十万元。2019年1月,一名80万粉丝的主播借走粉丝6500元不肯归还,迄今为止这名粉丝都没有追回这笔债。

2020年5月20日,有用户曝光火猫直播的部分主播存在虚假欺诈行为,该主播向用户推荐了一款返利平台,用户往里充值之后就再也无法提现。而CC直播也有不少负面问题,一些用户反映参加其“助力领红包”活动时,邀请好友之后被官方视为作弊不肯发放奖金。

其他如美岁直播、链音直播等也有不少用户投诉,称部分主播会在直播中推荐一些返利平台,而这些返利平台存在欺诈嫌疑,要么收了钱跑路,要么就是迟迟不能提现。

其实纵观这些欺诈案件,大多都可以看到“返利”“奖金”等字眼, 本质上都属于变相的P2P型非法集资,以诈骗套路来说不算新颖。只是很多都是正规平台的主播向观众推荐的,出于对大平台与主播的信任,观众不疑有他,这才上当。

还有一类是 情感诈骗,利用微信、陌陌、soul等网聊工具结识受害人,以恋爱的名义引导其进入直播间刷礼物“表心意”,其后再对受害人进行冷处理。或者建立信任感以后,向其推荐赌博直播间,诱导用户在直播间投注,最后再以投注失败的名义诈骗钱财。

对于这一类的直播乱象,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主播本人身上,也由于平台没有做好对主播素质的审查,才会导致诸多直播诈骗案件,平台和主播都有责任。 最要紧的是要规范主播审查通道,对带货/打赏类主播应当设立单独的售后反馈渠道,让上当受骗的用户能有地儿说理,对违规主播进行精准封杀,同时也要建立官方退款处理通道,降低直播诈骗造成的损失。

直播数据造假,商家直呼受损

直播乱象不仅对用户有害,直播间背后的广告主们也是有苦难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得知,很多直播电商都是“高坑位低销量”,商家连广告成本都难以回收,或者销量短时间内上去了,但过几天就遭遇高达50%以上的退货潮。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还是一个老现象在作怪: 刷单。

△淘宝上的直播刷量店铺

从网媒、自媒体、电商到今天的直播电商,刷单一直都是一条难以根除的灰色产业,而且随着刷单“技术”的升级,目前的刷单已经基本落实到了真人真机层面,每一个刷单数据都来源于真实用户的真机操作,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想要识别出此类刷单实属不易,也给直播乱象整治带来了难度。

结语

滴滴直播事件背后的色情直播App已经跑路,但更多的地下直播软件仍在横行。除了色情低俗,直播行业还存在虚假营销、诱导消费、刷单买量、返利诈骗等乱象,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一直都难以根除,用户和广告主都饱受其害。

不过,本次8大部门联手整治直播乱象,力度之大实属罕见,如此大规模的跨部门合作,势必能更好地对违法内容进行跨地域甚至跨境整治,给直播行业乱象带来一次有力的整顿。但愿有朝一日,像滴滴直播这样的丑闻可以不再出现,直播行业能进入良性发展。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上半年最火的Netflix原创电影《惊天营救》|影评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 m.zongyijia.net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滴滴夫妻”背后的直播乱象,8部门联合出手整治!(滴滴直播)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1月17日 下午3:06
Next 2024年11月17日 下午3: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