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疟疾日丨感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世界防治疟疾日丨感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 说起疟疾,人们自然会想到青蒿素和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屠呦呦因为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世界防治疟疾日丨感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

说起疟疾,人们自然会想到青蒿素和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屠呦呦因为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科学荣誉。

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图片来源:新华社,侵删

上世纪60年代,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从此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项目以1967年5月23日开会日期命名,遂为“523”项目。

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

由于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少人认为这个任务难以完成。

只有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

她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

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

并以此为基础编撰了包含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

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她们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

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终于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

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

屠呦呦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

是提取方法有问题,还是做实验的老鼠有问题?

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让她心里一动,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

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

“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又经历了190次失败,

才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随后屠呦呦等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协作,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青蒿素是一个具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也是一个与过去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

“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和 “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京举行“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

会上授予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奖励屠呦呦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2011年,81岁的屠呦呦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这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的世界著名奖项。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时间,各大新闻网站、朋友圈被这位85岁的老太太刷屏了。

外界热闹,她却出人意料地平静,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达了祝贺,

“恭喜屠呦呦,恭喜中国!这是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首次奖励寄生虫疾病的治疗领域。因为这3位科学家的贡献,千百万人得到了对症治疗的药物,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图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来源于网络,侵删)

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也是该奖项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因疟疾死亡的人每年可以达到两亿人,她以惊人的毅力发现青蒿素,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青蒿素可以将受疟疾感染的死亡率下降20%,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安德森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因此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

2021年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她率领团队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疟组合再次战胜了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

同时,屠呦呦团队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屠呦呦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为研究青蒿素做准备;一是研究青蒿素。分界点就在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

之后,她从未停步,直至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的“成功秘方”,源于科学大家的“品格配方”:内心平静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追求真理的执着、孜孜不倦的坚持。

耄耋之年,屠呦呦依然矢志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价值。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方能历久弥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从抗疟到抗疫,应对传染病,中医药彰显出独特优势。

有识之士希望继屠呦呦之后,中医药人才能薪火相传,群峰竞起,发掘出更多的“青蒿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参考文章: 《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人民日报 《屠呦呦 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世界防治疟疾日丨感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Like (0)
Previous 2024年8月31日 下午1:57
Next 2024年8月31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