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闸引来PE狂欢,但还有上市亏钱的说法(ipo开闸)

ipo开闸引来PE狂欢,但还有上市亏钱的说法(ipo开闸)ipo开闸引来PE狂欢,但还有上市亏钱的说法(ipo开闸)

现在对于新股的发行就必须该引导哪些投资者去更好的投资,特别是后期该怎么去控制住新股的发行,特别是后期的ipo开闸对于股市上面的影响可能是特别大,那是把资金都给往新股去流入。

在前一段时间证监会发审委一口气审核了11家公司全部通过。九个月来,IPO一直在持续加速,但仍没有放缓的迹象。

2016年的这个时候,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改革突然叫停,一度伤及中国PE机构,如何退出成为投资者谈论最多的话题。

现在气氛变了。a股IPO持续高速运行,PE机构的好日子似乎又回来了:不仅2012年左右囤积的大量项目密集上市,新一轮IPO前投资似乎也正合时宜。

私募基金的收益总是随着新股发行政策的变化而波动。传统上,我国大多数PE机构的主要投资策略是IPO前,其IRR与上市速度直接挂钩。每次IPO停牌都是PE的冬天,2015年股灾以来的IPO低潮暴露出IPO前期投资收益几乎完全依赖市场环境的缺陷。随着IPO大王的回归,PE机构是否会回到以“申报材料”为首要考虑的时代?

IPO大规模开闸放水 PE回归Pre-IPO投资

a股首次公开募股的堰塞湖问题是近5年来私募股权行业最大的问题。自2012年IPO停牌以来,IPO排队的时间越来越长。虽然2014年至2015年出现了大牛市,但堰塞湖问题尚未解决。2015年7月,IPO又暂停了4个月,问题更加严重。2016年3月,拟在中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745家。

IPO遥遥无期,直接降低了严重依赖IPO前投资的国内PE机构的回报预期。当时转型成为体育院校的普遍选择。很多机构选择将投资阶段前移至VC甚至天使阶段,部分机构转向M&A投资策略或进入固定市场。2016年8月,老牌券商开元海通的张向阳董事长在接受投资中国家电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开元海通,从传统的IPO前向VC和M&A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资金的比例来看,IPO前期投资的比例将只有30%左右,而M&A项目将占40%~50%,风投阶段项目将占20%左右。

然而从目前的审查速度来看,堰塞湖的首次公开募股似乎很快就会成为过去。2016年,共有227家中企业在a股上市,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2017年1月a股IPO数量达到53家,继续保持2016年的高速。

如果我们几乎每天都保持目前上市公司的节奏,乐观主义者预测到2017年底首次公开募股的堰塞湖将不复存在。

至少从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久。证监会董事长刘士余2017年2月10日在证券召开的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股指的稳定和融资实力不能对立。没有IPO数量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一些丑恶现象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对于PE/VC机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好处。近日中央记者询问投资机构几位负责人,IPO加速,导致IPO前投资回暖。有投资者表示,IPO前的项目在2016年就停止了,但2017年已经看到了几个项目。

大成创新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薛建平表示目前的IPO政策一方面缩短了IPO周期,导致IPO前投资退出周期缩短;另一方面,IPO审核规模也大幅放宽,增加了IPO前项目的供给。两者的叠加,使得上市前投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基石投资者私募股权业务主管张道涛认为除了政策的改变,IPO前的狂热还与近年来私募股权机构向风险投资阶段的转型不尽如人意有关。一些PE机构发现VC项目的退出渠道还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再次将注意力转向IPO前。

张道涛表示随着IPO热潮的兴起,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处于成长期的项目故意将自己包装成IPO前的项目进行融资,以要求更高的估值或获得其他利益,但事实上企业不能带着数千万元的利润上市。

数量不等于质量 ,未来将出现上市还亏钱。

然而,市场的另一面是收入空间的不确定性。IPO的加速催生了2016年股权私募行业的大丰收,同时也给二级市场带来了刺骨的风雨。受冲击最大的创业板指数已从2016年中的2200多点,跌至目前的1900多点。就首次公开募股而言,2016年11月前在涨停,上市的首次公开募股平均数量为13.78宗,而2017年1月后在涨停,上市的首次公开募股平均数量为8宗,在其中仍有两宗首次公开募股在涨停仅增加了3宗。

其实近期很多IPO公司的业绩都很难理想,当年参与IPO前一轮投资的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回报。在没有业绩增长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收益只能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剪刀差,a股的低迷表现正在压缩这部分收益。

国信弘盛总裁龙涌表示IPO加速对IPO前投资有利也有弊。主要缺点是新股价格低迷,对于PE机构来说,单个项目收益下降。

浦江资本(Bojiang Capital)管理合伙人、投资银行部门总经理徐立新表示:“上市时亏损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但这一刻还没有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长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徐立新简单算了一笔账,就算一家公司今天提交材料明天就能上市,也需要估值20倍PE,IPO稀释25%,实际上是PE的24-5倍。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约为40倍,主板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5倍。IPO开盘后,公司上市后能拿到的估值是30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没有增长,投资者就不会赚钱。

因此,徐立新认为:“如果年度业绩增长能达到20%或30%,而且未来还有增长空间,我可以投,哪怕现在更贵。如果年增长率只有10%,那我肯定不会投你的票。”

薛建平还认为,IPO供应的加速和准入的减少将降低二级市场的价值,IPO前项目的退出回报也将呈现下降趋势。所以PE机构要有价值发现和投资定价的能力。

创业板于2009年开盘,曾孕育了史上最大一轮IPO前投资热潮,有“PE for all”之说。随着a股进入漫长的熊市周期,从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首次公开募股暂停了14个月,这给了中国新兴的私募股权机构一个惨痛的教训。经历过重大灾难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而且,与几年前相比,目前的IPO前投资有几个重要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估值水平的相对上升。当年【海利尔(603639)、股吧】融资的估值只有9倍,但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估值。桥本资本投资董事毛翔祖表示,在一些a股青睐的行业,如医药行业,在IPO前阶段,估值低于20倍PE的项目很少。在新三板有首次公开募股预期的公司通常会将融资价格提高20倍以上,在一级市场估值较高是一级和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下降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毛翔祖认为虽然现在IPO审核正在加快,但IPO周期仍然比创业板刚推出时要长,周期越长,企业的成长就越重要是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纯套利的可能性很小。特别是后期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名单的里面套现。

在上面的介绍你可以了解到ipo开闸对于经济上的影响是特别大,特别是后期对于市场上能不能控制住局面。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ipo开闸引来PE狂欢,但还有上市亏钱的说法(ipo开闸)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