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弄破耳膜 只为与海更亲近(海上放牧人)

最后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弄破耳膜 只为与海更亲近(海上放牧人) 无国籍 海上之民 游牧民族 种种关键词组成了今天的主人公 巴瑶族(Bajau) 海上吉普赛人

最后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弄破耳膜 只为与海更亲近(海上放牧人)

无国籍

海上之民

游牧民族

种种关键词组成了今天的主人公

巴瑶族(Bajau)

海上吉普赛人

在马来西亚海岸

水晶般蔚蓝的珊瑚海里

住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与海洋的关系如此亲密

以致于他们几乎从没离开过它

他们在水上盖起了高脚小木屋

他们所处的地方跨越东南亚6个国家

是地球上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分布着全球约76%的珊瑚和岩礁鱼类

还包括蓝鲸 儒艮 侏儒 海马等

诸多海洋珍稀动物

他们之所以成为巴瑶族人

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词汇和相同的遗传特征

在巴瑶族的历史中

这是一个游牧民族 航海民族

他们拥有发达的海上贸易和自给性渔业

拥抱海洋

相传很久以前

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公主

在一次洪灾中被冲走

她的父亲沉浸在丧女的悲痛之中

便派遣部下出海寻找

并下令他们找到公主后才能返回

后来

这些奉命寻找公主的人

因无法找到公主只能留在海边

这些人就成了巴瑶族的祖先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一代又一代的巴瑶人

已渐渐适应了海洋环境

自先祖被流放

禁止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以来

巴瑶族(Bajau)人就跟陆地断了因缘

他们选择拥抱辽阔的海洋

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搭建起完全依靠海洋生存的海上村落

巴瑶族人都是自由潜泳的高手

能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

潜到水下2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探海鱼

寻找珍珠以及海参

海参不仅是巴瑶族的美食

也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

巴瑶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

潜水为生

当地每个家庭大约有5 个孩子,但他们对于年龄没有很具体的认知,只能约略知道自己多大,而且不懂得读写文字。

但不要紧,因为他们只需要学习捕鱼,其大多数人生老病死、终其一生都会在这土地和海面上渡过。

潜水时

他们都会佩戴嚷着玻璃镜片

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眼镜

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由于潜水是每日必须的活动

巴瑶族在幼年时

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

以此减少潜水耳压造成的不适

然而正因为如此

许多巴瑶族到了老年

听力都不太好

真实的“人鱼族”

巴瑶人很小就在船上玩耍

8岁左右就开始学着捕鱼

比起渔夫

他们更像海里的鱼

由于从小接触大海

所以孩子们的水性都很好

4岁起就会划着手工打造的独木舟

带上鱼网和长矛

去捕捞鱼类章鱼和龙虾等

巴瑶族人都是“勇猛的”渔夫

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就捕到很多鱼

有些人可以潜游到20米深的海底去捕鱼

海上高脚楼

巴谣族人绝大部分在陆地上没有房子

要么漂泊在船上

要么会在较浅的海域

搭建简陋的高脚草屋里居住

捕鱼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

一些基本生活用品

需要定期到陆地上

用打捞到的海洋产品换取

大部分巴瑶族人生老病死都在海上

几百年来一向如此

他们是无国籍的一个族群

居住在水上屋的人家已经是幸运的

有些人至今

仍然生活在简易的木船上

日出日落间重复着一天又一天

出生于此 死亡于此

《来一次惊险刺激的水下飞行吗?》

1月7—1月21日 马尔代夫8000元四方线(已满)

我们都快等不急了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最后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弄破耳膜 只为与海更亲近(海上放牧人)

Like (0)
Previous 2025年1月15日 下午12:37
Next 2025年1月15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