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大炎陵最美瀑布之一:炎陵龙渣瑶乡白米下锅瀑布(领秀炎陵)

领秀大炎陵最美瀑布之一:炎陵龙渣瑶乡白米下锅瀑布(领秀炎陵) 摘要:龙渣,(中村瑶族乡)为株洲市唯一民族乡,位于炎陵县南陲,距县治约54公里。现乡域东界平乐,南邻桂东县,西抵资兴市,北靠中村。

领秀大炎陵最美瀑布之一:炎陵龙渣瑶乡白米下锅瀑布(领秀炎陵)

摘要:龙渣,(中村瑶族乡)为株洲市唯一民族乡,位于炎陵县南陲,距县治约54公里。现乡域东界平乐,南邻桂东县,西抵资兴市,北靠中村。

作者:彭雪开

龙渣瑶乡,(中村瑶族乡)为株洲市唯一民族乡,位于炎陵县南陲,距县治约54公里。现乡域东界平乐,南邻桂东县,西抵资兴市,北靠中村。乡治驻龙渣坳上。

龙渣得名,历有三说,皆源于传说。一说“渣”是瑶语,为藏匿的意思,龙渣,就是龙藏身的地方。二说相传古时两龙相搏,不分胜负。后一龙化身为盆地沃土(龙渣),一龙化龙身为江河,顺山而去。三说相传远古的某一天,王母娘娘梳头时,弄丢了一根头发,顿时化为一条桀骜不顺的顽龙,弄得四乡不得安宁,后被王母娘娘制服,顽龙化为开阔地带(龙渣)。

在中华大地上,龙,是一种各种动物虚拟的混合体,是民族文化象征。体现了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而“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几乎无坚不摧,不可战胜。这是中华民族崇拜龙的历史文化背影。然而,瑶族同胞,也曾以蟒蛇为图腾,至今仍称之为“鳌龙”,谁见了,都得拜祭,不得伤害。由此去解读“龙渣”地名,恐怕有更深刻的民族文化含义。

事实上,龙渣得名,与瑶族迁徙有关。1993年《酃县志·瑶族》记:明隆庆二年(1568),瑶民盘正莲由蓝山县迁居今炎陵县(酃县)朦胧山。清顺治末年,又有瑶民陆续迁入。康熙元年(1662),酃县知县李朝事邀郴州瑶官赵成隆,平定县内兵乱有功。朝廷封赵为酃县瑶总,其部下便散落在茅坪、龙渣、、深渡等人烟稀少处,打猎、采药,垦荒、繁衍。康熙二十八年(1689),优惠新垦荒地6年不纳租税,垦荒者免除差役,瑶民才以稻作为主,人口渐增,改为定居。后多居在今龙渣村一带。由此可知,“龙渣”实际上是指崇拜鳌龙的瑶族,集中住在一盆地里的意思。得名约在清康熙初年。

民国前,瑶民生活极端困苦,多有反抗逃亡,共和国成立后,翻身得解放,1957年8月,龙渣瑶族乡成立。一年后成为中村公社所辖一村,仍名龙渣。1985年2月,重建龙渣瑶乡。乡治仍驻龙渣坳。今沿公路有小丁字街,长约100余米,有集市,颇为繁兴。

境内有一清溪水自悬崖飞泻直下,喷雪溅珠,颇为壮观,谓之龙渣瀑布,习称“白米下锅”。另有“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民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纪念祖先迁徙创业之艰,至今尤为隆盛!

炎陵又一大片来袭!!!

炎陵龙渣瑶乡白米下锅瀑布雨季高清航拍

看了之后,小编保证你会忍不住想转发

你有见过如此美的瀑布吗?

视频作者:贴吧网友:风行少帅

恰好有网友赋诗一首,美哉!

瑶山客栈赋

文/耕田书生

望罗宵之嵯峨兮,垒众志乃始成

临洣水之长流兮,沐飞瀑之清风

迎衔泥之春燕兮,送归南之秋鸿

听蛙声于月下兮,闻虫鸣之欢欣

掩柴扉以待佳客兮,酿美酒以飨君儒

观今时之为盛兮,享安宁于一隅

休矣美矣,夫复何求

愿恩泽我瑶山兮,名抵四方

愿福佑我瑶乡兮,乐而未央

如果你发现炎陵还有更美的瀑布

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哟!

❶承接公众号广告推广、企业微信公众号托管、易企秀设计制制作、方言短视频制作推广、微信营销活动策划、黄桃包装、宣传画册设计、高端名片设计制作

❷手提纸袋设计制作,急单3天出货,款到下单,厂家直销,货发全省

小编微信:yanlingnet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领秀大炎陵最美瀑布之一:炎陵龙渣瑶乡白米下锅瀑布(领秀炎陵)

Like (0)
Previous 2024年8月25日 下午5:52
Next 2024年8月25日 下午5: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