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先生今日凌晨仙逝,享年一百零一岁。
钱钟书曾称他为“旷世奇才”,季羡林把他看做“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我这一生好像是漫漫路途上求索的苦行僧,一辈子在苦旅中折磨自己,没有人知道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寂寞中度过的。我把研究学问当作生活的一个部分,才能臻于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化境。”
2017年香港书展的最后一天,台风肆虐,黑云压城,原定的活动安排被迫取消。为了补偿被台风带走的时间,朋友说带我去一个地方夜宿,“绝不会让你失望”。
从中环乘地铁一个多小时才到美孚地铁站,出站时已是瓢泼大雨,鞋子一碰地面就湿了。坐出租车上山,沿路不见行人,也无车辆。十多分钟后,车驶进了一座院子。管家撑着雨伞跑出来开车门,抬眼望,夜灯下一行小字:饶宗颐文化馆·翠雅山房。
△翠雅山房里的饶宗颐雕像
雨夜是一天的尾声,却是诗的起句。
脱去湿漉漉的外套,朋友为我煮了热茶,推开窗牖,听雨。墙上挂着几幅饶宗颐先生的书画,饶公题跋处写着这段话:
忍说将离,且投君缄泪绮句。待他时重到,莫负溪山岚雨。
“莫负溪山岚雨”,在香港恐怕只有这里才能听一听冷雨了。夜里的一盏灯,幢幢的人影来了又走,窗外雨打芭蕉。翻看饶宗颐先生的著作,此刻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古老的沧桑感,仿佛我的生命编织进了往事的经纬之中。
夜雨,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要写一篇介绍饶宗颐先生的文章并非易事。因为先生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诸方面都有骄人的成就,说他是哪一方面的“家”都不足以概括其学术成就。干脆称他为“有家难归”的大学者吧。
像饶公这样的大学者,总是被很多人尊奉为“国学大师”,然而很多吹捧他的人甚至都没读过他的书,只是人云亦云的附庸风雅罢了。与其大张旗鼓地追忆饶宗颐,不如老老实实地去读几本老先生的书罢。
△饶宗颐先生与自己的书画
作为一个读书人,饶宗颐是幸运的。父亲作为潮州首富,家里的天啸楼藏书十多万册,他从小就是在图书馆里泡大的。按他自己的说法,二十岁时就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了。
儿时的饶宗颐最喜欢的就是参加父亲在家里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来自当时潮梅地区十五个县的名流才仕不时在这里雅集,唱酬感怀,例如詹安泰、黄海章等。这一群志趣相投的文人们成立了诗社——“壬社”,常在饶家天啸楼吟诗作对、切磋学问。林语堂说,做学问就像“熏腿”。而宗颐先生一生的志趣和作派,亦就在这样的文化空气中被一点点地熏了出来。
饶宗颐的一生是见过世面的。所谓见过世面,就是见过最好的,也承受过最坏的。1949年,饶宗颐来到了香港。此时的他,孑然一身,两手空空,那时的中国文化正处于“花果飘零”之势。
钱穆差不多和他是同一年来到香港的。在桂林街的贫民窟里,白手起家创办新亚书院,饶宗颐当时正是新亚书院的老师。当时的这一批学者,远离大陆,面对陌生的英国殖民地香港,怀揣着对文化的温情与厚意,担负起文化重建的重任。
对于学问,饶公近乎于纯粹宗教式的虔诚,以他独特的生命方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那个风雨时代。就像荷马在《奥德赛》里赐予奥德修斯的“在广阔的大海上深受无数苦难”的生活。
好在共一城风雨。
△上世纪七十年代,饶宗颐先生与钱穆先生
有饶宗颐,是香港的福气。一个人,改变了一座岛的风水。
在卧室的台灯旁,读到饶公的一首词,《清平乐·偶见詹无庵曩作小词》:
看天不语。底事秋同住。陌上秋花秋泪古,禁得几番秋雨。
秋心聊托瑶琴。殊方冷落宵襟。相见白头无分,芭蕉雨打秋心。
饶公所谓“看天不语”,他一定相信在这个粗俗的时代,存在着一种与周围的平庸不同的、更辽阔的世界。他相信文化的力量,尽管这文化对于他而言,不仅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有时还要招风惹雨。
关上窗,雨声淅沥不止。我盯着墙上饶公的那幅画,渐入梦中。
有些故事,只发生在夜晚。
△翠雅山房
宿雨厌厌睡起迟,阳光穿过玻璃照射进来,窗外原来红满枝,绿满枝。庭院勾勒,芳草戚戚。
这座以饶宗颐先生命名的翠雅山房,亦承载了香港百年的历史和人文感情,附近的山上还有百年前“九龙”关界碑。翠雅山房不是大陆所理解的那种“民宿”,它本身就是香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这里有五幢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建筑组成,每一幢分别取名“琴、棋、诗、书、画”,共有八十九间充满古风韵味的客房。每一间客房都藏有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
今天的香港,正面临着一种物质与信息过剩后的匮乏。当我们穿行于香港的繁华都市中,来不及眺望月亮和遥远的星辰。诗意与情意正在被水泥钢筋所覆盖,古老的建筑正在崩塌,我们的生活弥漫在浮尘之中。
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遥想起南方的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所有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海风吹走鱼腥,鱼被留下来。另一场风中我闻见一个南方少年的模样气息,他在自家的藏书楼向远处凝望,漂洋过海,然后在这里老去。
我总想着能在雨夜的山房再住一晚,哪怕一次也好。逃离都市,拾级而上,引青山入房。山河不足重,重在遇故人。
△2017年7月摄于翠雅山房
*本文已获原创作者授权
原文丨饶宗颐先生去世了,老老实实读他的几本书罢
编制丨susu
【了解更多】☟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