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越开越多,几乎分不清哪些属于连锁经营、哪些犯过什么事情。相比之下,医院取药却相当繁琐,先挂号再看医生再缴费拿药,总的下来,费用不低。本文仅关注医药价格查询。
我是在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大堂里看到药品价格查询机器的,总共就两台,比检验报告打印机器、自动挂号缴费机器的数量少很多。但价格查询的出现就是一种进步,是一颗希望种子。
我怀着兴趣去体验了这台价格查询机器,发现仅能查询本医院内药品名录,而且检索功能设计得并不友好。同时考虑到一家医院既然实现管理信息化,内部价格之间基本再弄虚作假。
那么,我想:这台价格查询机的功能发挥被很大限制了。仅适用于光顾过这家医院的老用户或者明确购买具体药品的用户,仅应用于这家医院以内的药品价格信息预报及更新等功能。
我想知道的是:各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价格是否统一?或相互浮动限制是什么?社会经营药店受各类医院药品的定价有什么参考影响?医院药品价格改革以后,红利几何?
医改乃至药改,我们不能只问公立医疗机构表现如何。从市场需求出发,即便全社会的药品生产商、流通商可以执行市场指导价,但再贵或者再便宜,也总应该有个靠谱的指导水平。
以小儿扶脾颗粒为例,淘宝只能找到一家,价格每盒20元,发货地在新疆。北京现货在药店是每盒40出头,这其中巨大差价既蕴含着物流费用,更让人觉得含有隐秘的渠道影响。
鉴于上述价格查询机的应用不便,建议有医药价格监管部门协助成立的公益APP,专门曝光医院在用药品价格及调整名录,在广大消费者选药用药时予以借鉴。良莠不齐,去其糟粕。
药店在药品售价上钻空子,一定是可以的:首先,定价浮动空间缺少规范;其次,实际售价与销项发票、交税也不一致;第三,基于药品行业流通潜规则,进项发票可能也存在问题。
那么,引申出来的第二层次问题是:由药店向上溯源,药厂的业绩表现究竟是受品质与效能影响多呢,还是受公关与销售返利影响多呢?医改改到了医院药品价格,宜将胜勇追穷寇。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