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演绎千年,代代各不相同,值得了解了解(金代梅瓶风花雪月款)

梅瓶演绎千年,代代各不相同,值得了解了解(金代梅瓶风花雪月款) 梅瓶,瓷器型制,用途为酒器、花器。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在唐朝,宋辽元明清均时期较为流行,约定俗称梅瓶。其名根据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

梅瓶演绎千年,代代各不相同,值得了解了解(金代梅瓶风花雪月款)

梅瓶,瓷器型制,用途为酒器、花器。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在唐朝,宋辽元明清均时期较为流行,约定俗称梅瓶。其名根据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斎说词》一书所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唐 白釉梅瓶 故宫馆藏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

还有一种主流观点,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灰绿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器型的鸡腿瓶,样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褐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什么亲戚关系。

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

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馆藏

我们比较熟悉的宋代梅瓶,应该是磁州窑出品的——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馆藏

地位与磁州窑并驾齐驱的耀州窑版梅瓶,也是女神范儿十足——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应该是梅瓶的黄金时代,尤其宋朝。甚至与宋并存的辽国和西夏,也在不约而同模仿宋人制作梅瓶。

今天看来,这些梅瓶山寨版,甚至都比明、清两朝后期的器物更漂亮。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 国家博物馆藏

宋 黄釉黑彩竹纹瓶 故宫馆藏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花折枝牡丹纹瓶 故宫馆藏

宋 黑釉凸线纹瓶 故宫馆藏

最后这个……虽然有些许离谱,但可以明显看出这只瓶子的追求。

契丹民族后来也开始迷恋梅瓶了,样子依然妩媚——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经过宋朝文人的定性,梅瓶的文化高度已经到位,剩下来的就是细节的改变。还有功能。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 褐釉剔牡丹纹经瓶 西夏

西夏的梅瓶被今天文博界统称为“经瓶”,其造型和宋代磁州的梅瓶有所区别:早期西夏经瓶的瓶肩耸而平折,足部较粗,宋代中原的梅瓶则是溜肩细腿,比起西夏的经瓶来,平添出一份雅韵。且西夏的经瓶多以黑釉深剔刻出花卉纹饰,品种较为单一;反观宋代磁州的梅瓶,则有黑剔、白剔、白地黑花(黑白绘)、珍珠地、白地黑剔花等等多种装饰技法,品类繁多,洋洋大观。

河北省博物馆藏 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 金

河北省博物馆的瓷器展示中,有一只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大型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瓶高54CM、口径4.5CM、底径11.7CM,1972年出土于保定献县。此瓶胎质粗松,呈浅灰色,上敷白色化妆土,深棕色铁锈花及罩于其上的透明釉,都烧得非常成功。小口,折沿,短颈,溜肩。上腹微鼓,下腹渐收至底,底内凹成圈足。口沿下绘一周覆莲纹。上腹部在两圈弦纹间绘出六朵缠枝牡丹。下腹绘芦雁图,三只大雁信步芦苇丛中,几点残荷与莲蓬点缀其上。近底部草绘莲瓣纹一周。此瓶纹饰丰富,牡丹的绘制,笔触浓烈,而下半部的荷塘的刻划则是用笔简洁而生动。口部与底足的莲纹上下呼应,与腹部牡丹部分的上下分隔线一起,对器物主体纹样形成一种合理的排列与陪衬。这只高度超过半米的梅瓶,是金代磁州窑梅瓶的代表作。

日本富士美术馆藏 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末金初

放眼而望,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磁州窑系展品中,都可见梅瓶的身影。其实,在民国之前的数百年间,那些种类繁多磁州窑器,尤其是梅瓶,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以梅瓶为代表的磁州窑精品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源于百年前,磁州窑器在河北的一次大批出土。

1918年,在河北南部的钜鹿古城,当地人因为干旱而打井,当打到地下约七八米深的时候,发现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砖瓦和磁州窑器,其中包括梅瓶、玉壶春等器物。当地的古玩商从农民手中低价购得后,卖到了北京的古玩市场。从钜鹿出土的陶瓷器物由于胎质粗糙,釉水和画工不如景德镇产品细腻,并未引起京城古玩商的重视。而其粗犷的独特风格,却引起了那些经常来琉璃厂的日本、美国、英国古玩商人的注意。他们在钜鹿出土物的面前惊叹不已,第一批出土器物很快售罄。小小的钜鹿城,很快变得不再平静,整个城内被当地居民挖了个底朝天,一批批磁州窑精品,梅瓶、玉壶春、磁枕,经由北京卖到了国外。今天的欧、美、日各国的博物馆里,有相当比重的磁州窑梅瓶,是来源于百年前的钜鹿古城。

日本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白釉褐彩刻划“风花雪月”文字梅瓶 金代

日本 万野美术馆 白地剔刻加褐彩“点绛唇”诗文梅瓶 金代

故宫博物院所藏金代白地黑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上海博物馆所藏金代白地黑花“醉乡酒海”文字梅瓶,此瓶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梅瓶的用途:贮酒。

上海博物馆所藏金代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其瓶身所绘牡丹纹饰笔法娴练,构图较同类作品更为疏朗。

金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故宫馆藏

元朝人普遍豪饮,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用的,于是,元朝的梅瓶似乎实用性超过了观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梅瓶在元朝之前,是使用木塞吗?还是由于时间太长,瓶盖无法完整保存?

总之,从传世和出土的文物上看,元之后的梅瓶普遍都有一个大盖子。

青花云龙纹梅瓶,湖北省博物馆藏

青花四爱图梅瓶,武汉市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景德镇陶瓷馆藏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河北省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扬州市博物馆藏

明永乐 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类似时装界的流行风潮,今天时兴垫肩,明天却又溜肩美了。梅瓶的细节改变,也是这样,最明显的地方也在肩部。

明嘉靖 白釉暗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故宫馆藏

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明朝的梅瓶也越来越不讲究了,细节不论,整体结构似乎都出问题了:万历时期的梅瓶,似乎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

明万历 青花缠枝番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万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清朝,梅瓶的天生丽质,似乎被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盖。像今天的网红脸铺天盖地,人们再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第二种美了。

清雍正 粉青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清乾隆 松石绿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梅瓶演绎千年,代代各不相同,值得了解了解(金代梅瓶风花雪月款)

Like (0)
Previous 2024年7月17日 下午12:53
Next 2024年7月17日 下午12: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