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句才是精华,却令天下儿女反思(儿行千里母担忧)

农村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句才是精华,却令天下儿女反思(儿行千里母担忧) 曾经被这首诗感动: 儿行千里母担忧,夜半灯前念远游。 谁解乡愁问寒暖,此心不尽总难休。 一度难忘,却不曾知晓

农村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句才是精华,却令天下儿女反思(儿行千里母担忧)

曾经被这首诗感动:

儿行千里母担忧,夜半灯前念远游。 谁解乡愁问寒暖,此心不尽总难休。

一度难忘,却不曾知晓此诗的来路,只知道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

我也一度认为,这是一首完整的诗,表达的就是母亲对外出子女的割舍不断的牵挂。可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我们自古以来就不喜欢离别,也不善于离别,但却总会遇到离别。如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应景之作,深到不能自已的不舍与思念,哪句不是流传上千年。

对于亲人们来说,尤其是父母,离别,就意味着他们的牵肠挂肚,我们走向远方,他们万般不舍,嘴上却无奈地说着再见,为的就是不让我们担心。

今年的春节假期已经过完了,子女们又开始了外出的行程,这也是人生一大无奈之事,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听到父母对子女的千叮万嘱、絮絮叨叨,这时我们总会想起一句: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句话道出了天下父母相同的心境,令人万分感动。但其实,这句俗语的后面,还有后半句,这才是整句的精华所在,却鲜为我们所知。

它就是:母行千里儿不愁。

是不是让人遗憾?是不是觉得讽刺?但这就是现实!或许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自私,但是扪心自问,有几个人能真正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呢?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求学成人,我们什么时候不是生活在父母的关照之下?也许我们会习惯父母的付出,但我们绝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绝不能用自己的成长消耗这世间最无私的爱,用自己的无知伤害这世间最淳朴的情。

我们听到这句话,是不是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懂得了父母心?母行千里,我们为什么会不愁?

这个理由也不难解释。小时候我们不懂事,自然不会担心父母的远行,长大后我们忙于生计,没有过多时间去担心,成家后我们也成为了孩子的父母,开始了我们的父母曾经走过的人生之路,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

这样算下来,我们对父母实在亏欠太多,我们总以各种理由忽视亲情,从未体会过父母的用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自己讨厌父母的啰嗦,不愿倾听他们的声音;反思自己对父母的不耐烦,倾泻负面情绪;反思自己嫌父母老土,连智能机都不会用?

所以,你有没有想起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农村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句才是精华,却令天下儿女反思(儿行千里母担忧)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2月2日 下午12:58
Next 2024年12月2日 下午1: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